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六朝佛教造像對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影響(精裝)

六朝佛教造像對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影響(精裝)

六朝佛教造像對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影響(精裝)

定 價:¥198.00

作 者: 費泳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101150469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6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對于中國佛教藝術(shù)與域外關(guān)系的研究,人們大多關(guān)注來自印度的影響,少有研究中國佛教造像的對外輸出。以往由于佛教實物的缺乏,無法驗證古文獻記載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輝煌,導(dǎo)致對朝鮮半島、日本早期佛像來源的認識,多注重北朝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南朝佛教造像的新發(fā)現(xiàn)及相關(guān)研究的深入,有條件進一步論證在漢傳佛教文化圈形成過程中,南六朝的主導(dǎo)性作用。本書對中國與海東地區(qū)佛教造像之間的淵源關(guān)系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著重探討東晉、南朝的佛像樣式特征,及其對朝鮮半島三國時期、日本飛鳥白鳳時期造像的影響和傳播路徑,確立六朝在東亞佛教藝術(shù)中的先進地位。

作者簡介

  費泳,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201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xué)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從事中國美術(shù)史與佛教藝術(shù)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代表著作有《中國佛教藝術(shù)中的佛衣樣式研究》(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成果文庫》)、《漢唐佛教造像藝術(shù)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南北朝佛教藝術(shù)研究》、《藝術(shù)中國·繪畫卷》、《六朝藝術(shù)》(合著)等。

圖書目錄

序   
引 言 
第一章 三國、西晉佛教造像特征及其對日本的傳播 
第一節(jié) 初傳南方長江流域的佛教造像 
第二節(jié) 三國、西晉佛教造像及其對日本的傳播 
第二章 東晉佛教造像特征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傳播 
第一節(jié) 東晉佛教造像實物遺存 
第二節(jié) 東晉佛教造像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jié) “二戴像制”的產(chǎn)生 
第四節(jié) 顧愷之繪畫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jié)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中“樹下人物”圖式的來源 
第六節(jié) 中國菩薩女性化的出現(xiàn) 
第七節(jié) 佛教由中國向朝鮮半島傳播的相關(guān)文獻記載 
第八節(jié) 對傳入高句麗和百濟佛教造像的初步認識 
第三章 南京棲霞山石窟南朝佛教造像新論 
第一節(jié) 棲霞山“江總殘碑”的發(fā)現(xiàn) 
第二節(jié) 棲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劉宋年間龕像的問題 
第三節(jié) 棲霞山雙佛窟(下019窟)的造像題材及年代問題 
第四節(jié) 棲霞山無量殿(下020窟)大佛的建造者 
第五節(jié) 齊竟陵王造彌勒立像與棲霞寺內(nèi)現(xiàn)存佛頭的關(guān)系問題 
第六節(jié) 棲霞 1號造像與棲霞三佛窟(下024窟)佛衣樣式問題 
第七節(jié) 棲霞山重要石窟造像的建造年代及風(fēng)格特征 
第八節(jié) 棲霞山大佛最初規(guī)劃者明僧紹的相關(guān)事跡 
第四章 南京德基廣場南朝金銅佛造像的新發(fā)現(xiàn)及其源流 
第一節(jié) 南京德基廣場發(fā)現(xiàn)的南朝佛教造像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兩件南朝金銅佛造像 
第三節(jié) 德基出土佛教造像發(fā)生時間的初步考證 
第四節(jié) 德基出土的南朝金銅佛造像特征及其源流 
第五章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其對海東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佛像樣式特征 
第二節(jié) 建康佛教造像的題材 
第三節(jié) 南朝陵墓“拼鑲磚畫”的出現(xiàn) 
第四節(jié) 六朝都城建筑構(gòu)件(瓦當(dāng))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jié) 建康、成都、青州、麥積山沿線的“南式佛裝造像帶” 
第六章 成都地區(qū)南朝佛教造像及其源流 
第一節(jié) 成都地區(qū)南朝佛教造像中的石刻浮雕經(jīng)變圖像 
第二節(jié) 佛衣樣式的變化 
第三節(jié) 成都地區(qū)“褒衣博帶式”佛衣的來源 
第四節(jié) 造像題材及佛像容貌的變化 
第五節(jié) 博山爐和雙獅融入南朝佛教造像 
第六節(jié) 造像組合形式的變化 
第七節(jié) 菩薩瓔珞、寶冠及手持物的變化 
第八節(jié) 與四川關(guān)系密切的幾件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 
第七章 北朝 6世紀中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第一節(jié) 南式造像對陜西地區(qū)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南式造像對麥積山石窟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成都北上影響麥積山和陜西地區(qū)的傳播路線 
第四節(jié) 南式造像對莫高窟的影響 
第五節(jié) 南式造像對山東青州地區(qū)的影響 
第六節(jié) 河北曲陽修德寺 6世紀中期佛像樣式特征 
第七節(jié) 東魏、北齊政治中心附近 6世紀中后期佛像樣式特征 
第八章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第一節(jié)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向日本的傳播 
第二節(jié) 朝鮮半島幾件可能出自中國的佛教造像 
第三節(jié) 朝鮮半島三國與中國南朝佛教造像的密切關(guān)系 
第四節(jié) “南式佛裝造像帶”向海東地區(qū)的延伸 
第五節(jié)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樣式的地域性 
第九章 日本飛鳥白鳳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半島之影響
第一節(jié) 飛鳥白鳳時代的佛立像 
第二節(jié) 飛鳥白鳳時代的結(jié)跏趺坐佛 
第三節(jié) 舊山田寺佛頭與“山田殿像”的若干問題 
第四節(jié) 佛著“左袒式”內(nèi)衣 
第五節(jié) 法隆寺橘夫人佛龕主尊佛衣樣式 
第六節(jié) 飛鳥白鳳時代的菩薩立像 
第七節(jié) 飛鳥白鳳時代的半跏思惟像及源流考 
第八節(jié) 飛鳥白鳳佛教繪畫的來源 
第十章 六朝佛教造像對海東的傳播路徑探析 
第一節(jié) 六朝與朝鮮半島、日本交往的文獻記載 
第二節(jié) 中日海上航線 
第三節(jié) 中國與朝鮮半島三國的交通 
第四節(jié) 佛教造像經(jīng)朝鮮半島向日本的再傳路徑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