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原版技術人員信息
原版前言
原版致謝
時間軸與里程碑
術語表和縮寫詞
第1章 變化中的養(yǎng)豬業(yè)
第2章 病毒的出現
2.1 共存,1813年至20世紀60年代
2.2 PRV強毒株的出現
第3章 病毒的特性和影響
3.1 病毒
3.2 復制
3.3 宿主范圍
3.4 傳播
3.5 潛伏
3.6 免疫
3.7 流行病學
3.8 臨床癥狀
3.9 病理學
第4章 PRV控制的早期嘗試
4.1 檢疫隔離
4.2 抗血清現場試驗
4.2.1 伊利諾伊州
4.2.2 艾奧瓦州
5.1 歷史
5.2 疫苗和診斷方法的開發(fā)
5.3 技術的實際應用
5.4 小步前進
5.5 逐個完成
5.6 基因缺失疫苗和診斷試劑盒的許可
5.7 基因缺失疫苗的其他要求
5.8 診斷方法通用許可要求
5.9 PRV診斷試驗的審批
第6章 根除活動的規(guī)劃
6.1 委員會
6.1.1 牲畜保護學會(國家畜牧業(yè)學會)
6.1.2 根除計劃第七次草案
6.1.3 PRV控制委員會
6.1.4 國家豬肉生產商委員會(NPPC)
6.1.5 美國動物衛(wèi)生協會(USAHA)
6.2 州/生產商PRV咨詢委員會
6.3 項目標準
6.3.1 第一階段——準備
6.3.2 第二階段——控制
6.3.3 第三階段——強制凈化豬群
6.3.4 第四階段——監(jiān)測
6.3.5 第五階段——無PRV
6.4 試點項目
6.4.1 伊利諾伊州
6.4.2 艾奧瓦州
6.4.3 北卡羅來納州
6.4.4 賓夕法尼亞州
6.4.5 威斯康星州
第7章 引入根除項目
7.1 關于計劃開發(fā)需求和理念的討論
7.2 聯合參與和決策
7.3 國家豬肉生產商的職責
7.4 國家獸醫(yī)的職責
第8章 實施計劃
8.1 監(jiān)測和病例發(fā)現
8.1.1 地區(qū)檢測
8.1.2 第一點檢測
8.1.3 診斷實驗室檢測
8.1.4 豬群認證檢測
8.1.5 肌紅蛋白檢測
8.1.6 野生豬監(jiān)測
8.2 豬群凈化方案
8.2.1 檢測淘汰
8.2.2 后代隔離
8.2.3 清群/建群
8.3 數據管理
8.3.1 根除網絡
8.3.2 常規(guī)報告元素和渠道
8.3.3 在州層面管理PRV數據的系統(tǒng)
8.4 實驗室
8.5 檢查/監(jiān)督
8.6 艾奧瓦州的行動
8.7 北卡羅來納州的行動
8.8 認證獸醫(yī)
8.9 尸體處理的挑戰(zhàn)
8.10 PRV根除加速計劃
第9章 完成根除
9.1 印第安納州的經驗
9.2 明尼蘇達州的經驗
9.3 內布拉斯加州的經驗
9.4 賓夕法尼亞州的經驗
第10章 成本效益分析
10.1 艾奧瓦州立大學
10.2 俄亥俄州立大學
第11章 野生豬
11.1 定義問題
11.2 野生豬試點項目
11.3 垂直傳播案例
11.4 野豬偽狂犬病的特征
11.5 監(jiān)管問題
11.6 根除活動完成之后的問題
11.7 對未來工作的建議
第12章 痘急晌應計劃
第13章 經驗教訓——技術協調員視角
13.1 豬肉生產商
13.2 國家豬肉生產商委員會、國家豬肉委員會、州豬肉生產商協會
13.3 州咨詢委員會
13.4 州動物衛(wèi)生官
13.5 獸醫(yī)
13.6 委員會
13.7 合作
13.8 疫苗和診斷試驗
13.9 資金籌集
13.10 試點項目
13.11 適應生產商具體情況的靈活的豬群計劃
13.12 市場經營者
13.13 合規(guī)調查員
13.14 不拖延
13.15 受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
13.16 強制性項目
13.17 提供信息
13.18 更新豬場名單,持續(xù)開展動物標識工作
13.19 生物安全
13.20 繼續(xù)開展研究
13.21 野生豬
13.22 監(jiān)測
13.23 應急響應準備
13.24 結語
附件
附件1偽狂犬病流行病學現場工作指南
附件2豬偽狂犬病根除指南——豬群偽狂犬病病毒凈化方案
附件3偽狂犬病根除項目標準(州一聯邦一行業(yè))
附件4偽狂犬病根除計劃第七草案
附件5關于偽狂犬病控制/根除活動的季度報告
附件6獲得偽狂犬病第五階段資格的州和地區(qū)
附件7國家偽狂犬病控制委員會對申請第三、四或五階段(無偽狂犬病階段)的檢查表
附件8偽狂犬病監(jiān)測手冊(1.3版,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