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001
一明清時期經濟與社會變遷——一個歷久彌新的史學研究課題/001
二清代重慶歷史研究的回顧/008
三對于概念的解說/023
四“活”的制度史,何以可能?/032
第一章清代重慶的行政、市場與社會/041
一清代重慶的行政治理/042
二清代重慶的商品貿易/051
三清代重慶的工商業(yè)移民/070
第二章“便商”抑或“害商”——從中介貿易糾紛看乾隆至道光時期重慶的官立牙行/079
一清代重慶的官立牙行——數(shù)量變動與所涉糾紛類型/081
二商旅得便?——對“牙行拖欠或侵吞財物類糾紛”和“貨不投行類糾紛”的考察/083
三差務何以浩繁——對“支應差務類糾紛”的考察/100
結論:“便商”與“抑商”的動態(tài)平衡/109
第三章征厘與壟斷——咸豐至光緒時期重慶官立牙行/112
一厘金抽收與官立牙行的新角色/113
二變化之一——牙行的棘手任務/116
三變化之二——牙行新的利益空間/123
四無法舍棄的合作對象/127
結論:“親歷者”視角中的晚清重慶官立牙行/135
第四章“官牙制”的末路——重慶開埠前后中介貿易領域的競爭與分化/139
一代收厘金對牙行常規(guī)經營的意義/139
二厘金整飭與官牙關系的疏離/154
三新的競爭者與貨源的分流/159
結論:官牙的邊緣化與市場的分化/168
第五章出省任事——清代重慶的八省客長與八省組織/170
一八省組織的發(fā)展歷程/171
二八省客長參與商業(yè)活動的漸進過程/179
結論:對八省組織性質的再思考/189
第六章秩序何以可能?——八省客長參與商業(yè)活動的經驗/193
一八省客長制訂與修改商業(yè)規(guī)程的活動/193
二八省客長調處商業(yè)糾紛的活動/207
結論:八省客長在商業(yè)事務中的經驗與障礙/221
第七章“行”與“幫”——小字眼背后的大差異/226
由“行”到“幫”——清代重慶行幫制發(fā)展的總體趨勢/226
結論:“行”與“幫”的差異/243
第八章有生命的制度——對行幫規(guī)程的近距離觀察/245
一制訂與修改行幫規(guī)程的原因/246
二制訂與修改行幫規(guī)程的途徑/251
三行幫規(guī)程的效力/261
結論:人與制度的生命力/268
第九章產何以存——基于行幫公產糾紛的觀察/272
一清代重慶行幫公產概況/274
二公堂之外的故事——對調解過程的考察/280
三法官如何判案?——對訴訟過程的考察/286
結論:專制統(tǒng)治與“理性市場”/298
第十章毆斗的邏輯——乾隆至同治時期重慶的腳夫組織/301
一既有研究的檢討/303
二乾隆三十六年至嘉慶十三年——松散、多頭的初步整合階段/304
三嘉慶十三年至道光元年——復雜化、幫派化、自主化的重組階段/310
四道光元年至同治十三年——自發(fā)腳夫幫強勢崛起并相互對抗/318
結論:作為生存策略的“暴力”/327
第十一章產權的嬗變——乾隆至同治時期重慶的“腳力生意”/330
一“管行腳夫”與“腳力生意”的產權交易細節(jié)/332
二“行腳之爭”中的依憑與陷阱/343
三“私產”抑或“族產”/348
四產權博弈中的幫派與個人/354
結論:商業(yè)化移民社會中的競爭性產權/358
結語/362
一清代重慶傳統(tǒng)商業(yè)制度的階段性特征/362
二貫穿本書的關鍵線索——以差(厘)馭商/364
三地方官府在城市商業(yè)中的角色——看得見的手/368
四怎樣理解清代重慶的“市場”——一個暫時沒有答案的反思/374
附錄A《巴縣檔案》中與外來工商業(yè)者相關的部分案卷(乾隆至宣統(tǒng)時期)/379
附錄B《巴縣檔案》中與中介貿易糾紛相關的部分案卷(乾隆至道光時期)/387
附錄C《大清律例》中與商業(yè)中介制度相關的條文/391
附錄D《巴縣檔案》關于官立牙行的部分案卷(道光至光緒)/397
附錄E嘉慶至光緒時期重慶牙業(yè)行幫幫規(guī)輯錄/400
附錄F《巴縣檔案》中與八省客長相關的部分案卷/404
附錄G《巴縣檔案》中與行幫組織結構和規(guī)程制訂相關的部分案卷/409
附錄H《巴縣檔案》中與行幫公產相關的部分案卷/416
附錄I《巴縣檔案》中與乾隆至同治時期重慶腳夫組織相關的案卷/421
附錄J道光至同治年間“茶幫”與“川幫”毆斗的部分案情/425
參考文獻/428
后記站在“平行世界”的出口/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