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兒女英雄傳》(1951):構建新中國革命電影改編模式
一、突出革命話語,使改編為時代服務
二、借用傳統模式,使改編為大眾喜愛
三、發(fā)揮媒介特點,使改編為敘事服務
第二章 《鐵道游擊隊》 (1956):重述全民抗戰(zhàn)記憶
一、凸顯革命的時代圖景
二、投身革命的“游民無產者”
三、重述革命的集體記憶
第三章 《柳堡的故事》 (1957):革命敘事中的“一抹溫柔”
一、救亡背景下的人性敘事
二、政治語境下的藝術表達
三、啟蒙斷裂下的女性失語
第四章 《戰(zhàn)火中的青春》 (1959):借用傳統文化言說現代革命話
一、對“木蘭從軍”敘事母題的借用
二、對傳統女俠敘事模式的改造
三、對革命敘事的再闡釋
第五章 《青春之歌》 (1959):女性主義潛文本的陷落
一、夫權話語中的第一次陷落
二、革命話語中的第二次陷落
三、女性意識是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剩余物
第六章 《林海雪原》(1960):革命隊伍中的英雄傳奇
一、革命軍隊基本原則的影像詮釋
二、主要英雄人物的完美塑造
三、反面人物角色的丑化處理
第七章 《革命家庭》 (1961):朵朵紅云直向東
一、從家庭回憶錄到經典革命電影
二、從家庭主婦到女性革命者
三、從革命中的家庭到革命家庭
第八章 《英雄兒女》(1964):烽煙滾滾唱英雄
一、淡化人物情感,強調歌頌英雄
二、轉換敘事方式,凸顯時代話語
三、重述親情故事,突出英雄事跡
第九章 《烈火中永生》 (1965):革命論下的“紅色原典”
一、“紅色原典”的影像重述
二、英雄人物的典型塑造
三、革命信仰的深度呈現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