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顏色來代表共情的類型,那你會是哪種類型的共情者呢?情緒型共情者——能夠很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就像這些情緒是他們自己的一樣。身體型共情者——有很強的真覺能力,能夠通過觸摸或近距離的身體接觸覺察到他人的感覺。能量型共情者——接觸或近距離接近一個人時,能夠通過敏銳的五感產生一種關于對方的“只可意會”的綜合感覺或印象。植物型共情者——能夠憑直覺察覺到花草樹木和其他生物體的需求,并建立起作為人類與植物之間“意識”上的聯(lián)系。動物型共情者——能夠利用感官獲取的信息與動物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深刻感受到它們的原始需求。直覺型共情者——與五感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并深深地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別人幾乎察覺不到的信息。審美型共情者——能夠領會到藝術、電影等創(chuàng)造性作品中所蘊含的情緒和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環(huán)境型共情者——能夠運用五感使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與周圍的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如果你是一個共情者,那《共情的邊界:高敏感的你,如何活得更自在》就是一部幫助你學習如何應對日常生活挑戰(zhàn)的指南。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共情者提供了不同的實用工具,你可以使用這些工具來調整自己的共情行為,從而不被那些不屬于自己卻可能擾亂自己心神的情緒所影響,靈活掌控自己寶貴的共情天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過以下表現(xiàn):能夠很容易察覺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以至于經常被當作傾訴對象;對細微的刺激很敏感,會關注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異樣;對信息深度加工,簡單來說就是“內心戲太多”;需要很多獨處時間來恢復能量、“冷卻技能”,尤其是在經歷一天的刺激過載后;經常被音樂、電影等藝術作品深深打動,與創(chuàng)作者產生高度共鳴。如果你在閱讀上面的話時,心里想的是“這說的不就是我嗎”,那你可能就是一位共情者,即高敏感人士。共情本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品質和能力。遺憾的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巧去把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許多共情者的高敏感能力不僅沒有成為他們“天賜的禮物”,反而成了一個詛咒。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就在于把握好共情的邊界,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靈活而開放地對待情緒,如此才能享受充滿活力且內心平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