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小說世界名著細碎化視角下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理論模式與路徑

細碎化視角下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理論模式與路徑

細碎化視角下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理論模式與路徑

定 價:¥58.00

作 者: 張蚌蚌,孔祥斌 著
出版社: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9279780 出版時間: 202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90 字數: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初期確定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保障了農民耕地數量和質量均等,但也導致了耕地細碎化。30年來,我國耕地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技術要素等發(fā)生了巨大進步,而細碎化已遠遠不能適應生產方式的變化,導致耕地利用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效率低下,嚴重制約產量進一步提高。當前,國家推進的農田建設很少開展權屬調整來解決細碎化問題,農民地塊歸并等集中連片措施卻又缺乏政策支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農民權屬調整實踐與國家農田建設相結合的理論、模式和路徑,以解決耕地細碎化問題。圍繞上述科學問題和實踐需求,本書以系統論和人地關系理論為指導,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與自下而上(BOT-TOM-UP)相結合的方法,從耕地細碎化問題出發(fā),構建基于細碎化的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理論框架;定量刻畫全國和一級生態(tài)區(qū)耕地細碎化空間特征;分析我國耕地細碎化與耕地利用系統要素的時空特征及其耦合協調度演化趨勢;提出克服細碎化的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模式,并對各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基于宏觀耕地資源稟賦與微觀耕地利用特征,提出空間重組模式在全國的推廣實現路徑。

作者簡介

  孔祥斌,男,1969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領軍人才,2014年教育部寶鋼優(yōu)秀教師,中歐土地及土壤委員會(SEPLS)委員。2011-2012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14-2015年美國加州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耕地資源利用過程機制、評價體系方法與多功能保護進行理論、技術與案例創(chuàng)新研究。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自然資源管理相關研究課題40多項。先后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等省部級科研獎勵7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教學獎勵3項,相關政策建議獲得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10份。累計發(fā)表中英文文章150余篇,《中國日報》《中國自然資源報》等新聞報刊述評文章70多篇。其中發(fā)表在《Nature》等知名國際刊物20余篇,《中國土地科學》等CSSCI核心期刊130余篇;出版專著7部,教材3部。牽頭制定耕地質量評價、監(jiān)測及產能核算等***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3項。

圖書目錄

自序
摘要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3 研究目標與內容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第2章 理論基礎與理論框架構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論基礎
2.3 理論框架構建
2.4 小結
第3章 中國耕地細碎化空間分布特征
3.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3.2 中國耕地細碎化總體特征
3.3 中國12個一級生態(tài)區(qū)耕地細碎化分布特征
3.4 小結
第4章 細碎化視角下中國耕地利用系統變化及要素耦合協調度
4.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4.2 全國及典型省份耕地利用系統變化
4.3 全國及典型省份耕地利用系統耦合協調度時空特征分析
4.4 小結
第5章 基于空間重組的耕地利用系統優(yōu)化模式
5.1 研究區(qū)概況
5.2 耕地資源緊張丘陵區(qū)農民主導型“小塊并大塊”模式
5.3 耕地資源緊張丘陵區(qū)合作社主導型“小塊并大塊”模式
5.4 耕地資源豐富平原區(qū)群眾自主型“互換并地”模式
5.5 耕地資源緊張平原區(qū)“地塊調整”模式
5.6 小結
第6章 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6.1 評價方法
6.2 農民主導型“小塊并大塊”土地整治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6.3 合作社主導型“小塊并大塊”土地整治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6.4 群眾自主型“互換并地”土地整治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6.5 基于“地塊調整”的土地整治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6.6 四種耕地利用系統優(yōu)化模式的實施效果比較
6.7 小結
第7章 四種空間重組模式的耕地利用系統特征及推廣路徑
7.1 四種空間重組模式的耕地利用系統特征及農民意愿
7.2 四種空間重組優(yōu)化模式的“實施條件及支點效應”
7.3 耕地利用系統空間重組優(yōu)化模式的“推廣路徑”
7.4 小結
第8章 結論與討論
8.1 結論
8.2 討論
8.3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