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們所關注和我們所能論說的一切,其實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積累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續(xù)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世人探尋真理的途徑卻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獨立、而又彼此相關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與文化之間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神信念的分享和文化創(chuàng)造的更新。在近代以來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與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范型。其科學、人文以及社會體制的各個方面,無不浸透著基督教的內在精神。因而國人所謂的“西學”,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導源于基督教的觀念、學說和文化。西學之東漸,使得百年來的中國文化問題始終離不開西學與國學的相互砥礪,離不開二者在認知方式、社會統序、生存態(tài)度、價值體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爭論和辯難,往往成為傳統或現代、持守或開放的主要標志。而在近年的中國,對歷史沉疴的反思以及與現代世界的融和,使我們發(fā)現自身的文化處境實際上與西方日漸相似。這既使更多的對話成為可能,又使體用之爭、優(yōu)劣之爭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我們所需要的,已經不是過于直接地走向一個相對簡單的結論,而是在爭論和辨難的途中稍事停留。從中國學人的角度討論基督教文化,便應當是一次這樣的停留。在平和的停留之中,應當包含著對西方文化精神的追索,也應當啟發(fā)出對中國文化內涵的透視;它可以借助基督教文化的理念為參照,卻必然是以中國人的生存經驗為根據。惟其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切入深層的中西思想對話?!痘浇涛幕瘜W刊》由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辦,也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國際科技教育服務機構(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長期支持?!痘浇涛幕瘜W刊》始終實行匿名評審制度,每年出版兩輯,特邀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負責審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學刊》被列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輯刊”(CSSCI)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