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凸顯“心”的內涵及其引導性、規(guī)范性和修證層面的指向意義。《王陽明身心哲學研究——基于身心整體的生命養(yǎng)成》在對此論證的根據上強調了“身心一體”、“身心整體”等向度的展開,其目的在于揭示陽明心學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的身心層面的根據,說明知行合一和陽明所指示的“自由”是在具有直接行動力層面上的論說。這個“行動力”是身心一體和身心整體的,否則便不具有行動的能動性,或僅具有思維的能動性而不具有身體行為的能動性,或只具有動機性但無法具體實踐或無法完全踐履。這個論述同樣體現(xiàn)在陽明關于人格修養(yǎng)和生命完善的敘述中,他在對兒童教育和成人之為圣賢的修養(yǎng)維度仍然強調這種身心一體的圓融,個體修養(yǎng)一旦達到彼種境界(良知致),而身心一體性和整體性則會呈現(xiàn)。由身心一體和身心整體討論觸及的除了個體道德行為的能力還有境界問題,如“生之謂性”、“四無說”等,該書就學界觀點做了相應討論。該書對由身心境界產生的“感應”或“感應之幾”、關于感官感知與內在心靈感知的統(tǒng)一性、整體性與佛家唯識學的關聯(lián)以及一些相關的現(xiàn)象學闡釋也做了一定討論。該書通過身心一體、身心整體的探討指出個體道德意志之現(xiàn)實化的可能性,試圖就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提供傳統(tǒng)儒者在理論思考和體證、實證層面的一些智慧。該書對傳統(tǒng)西方哲學和當代西方哲學關于自由意志問題的思考做了一定梳理,就陽明學在該方面的潛力做了相應的提示,還就身心關系中凸顯的晚近認識論方面的一些觀點做了簡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