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照樣飽覽祖國山河,并不時描繪畫卷,吟寫詩句,更主要的是,豐先生的畫風,因為飽覽祖國山河而有所改變。豐子愷在《漫畫創(chuàng)作二十年》一文中說過,他的漫畫“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首先是描寫古詩的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這“描寫自然相的時代”就是始于抗戰(zhàn)的逃難途中。新中國成立后,豐子愷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旅游,自1955年到1973年間,他游歷了莫干山、廬山、鎮(zhèn)江、揚州、黃山、寧波、舟山、普陀山、蘇州、杭州、紹興、嘉興、南潯和湖州等地,不但描畫沿途景色,更是寫下一篇篇游記,這些都包括在《江山無故覺情生:豐子愷游記》中。現在,讓我們讀著豐先生的游記,跟隨著他的腳步,去看看這些豐先生眼中和筆下的旅游圣地。不過,無論是景點還是旅途,我們現在看到和體驗到的,一定是遠勝于當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