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以明年正月初一日始,北京為京師,不稱行在。明朝把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兩地相差8個緯度,相距1000公里以上,歷時近40年方才塵埃落定,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在人類文明史上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事例。大致經歷了“靖難之役”后推行的“兩京體制”、永樂年間實現(xiàn)遷都北京、三大殿燒毀所引發(fā)首都北京地位的動搖、洪熙帝決定還都南京、宣德帝再次邁出定都北京的步伐、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正式定都北京等歷史進程。本書把歷來作為孤立的政治史事件對待的遷都北京,放到從洪武、建文到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年間整個明初政權的確立過程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對其迂回曲折的過程進行系統(tǒng)梳理,繼而論述了遷都北京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引發(fā)的一系列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此后中國乃至東亞世界的深遠影響。本書在明朝遷都北京600周年之際被翻譯出版,無疑是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有意義的紀念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