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詢,字宜甫,晚號逢廬老人,貴州麻江人。其祖籍為汝南郡,舊居湖南衡山縣,清乾隆中年遷入今麻江縣羊場鎮(zhèn)。又自稱“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逢廬聯話》卷四:“余以同治辛未生,至民國辛未年六十一?!眲t生于1871年,約卒于1950年。父周之翰(1826-1887),后改名儕亮,初字西園,后改字西屏。清咸豐辛亥年(1851年)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應試,奉旨以內閣中書記名。未逾月,即補授漢票簽中書舍人,兼充國史館校對,本衙門撰文。又兩年,奏署內閣侍讀。以俸滿內閣中書,截取同知,分發(fā)四川,定居成都。先后權綿竹、打箭爐廳,后改宜賓知府,松潘直隸同知,卒于松潘任內。周詢幼年入川,先后師從于成都楊敏齋、陳蔗村,光緒辛卯年(1891年)中副榜,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廣安知縣,一年后“奉調滇南”。不久回川,任職于四川隆昌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先補授彭山縣,改補梁山,未及到任;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任四川清理財政局提調;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任華陽知縣。辛亥革命后,出任巴縣知事,因不滿袁世凱稱帝辭職?;厝睾笕纬啥贾袊y行行長,不久離職。民國六年(1917年),再任成都中國銀行行長。民國九年(1920年),由成都中國銀行行長調渝,任重慶中國銀行行長。民國十年(1921年)后,以中國銀行渝行行長兼漢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