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各行業(yè)經濟中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評價

中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評價

中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評價

定 價:¥65.00

作 者: 陸軍 等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325834 出版時間: 2021-10-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4 字數:  

內容簡介

  當前,都市圈已經成為促進中國區(qū)域社會轉型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空間組織基礎。加之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培育應急管理能力也成為我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的核心內容之一?!吨袊际腥C合發(fā)展能力評價》旨在通過理論文獻和實踐研究,探索建立中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的分析框架,以及進行量化評價的科學指標體系,同時首次將應急管理作為風險防范和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能力,納入都市圈的評價體系?!吨袊际腥C合發(fā)展能力評價》將基于大數據和政府統(tǒng)計數據等來源,從區(qū)域綜合承載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能力、社會福利保障能力和突發(fā)事件的風險防范能力等四個維度,對中國都市圈的綜合發(fā)展能力進行總體測度和專項測度,并就評價結果進行綜合排名和全方位的對比分析。

作者簡介

  陸軍,男,1971年出生,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城市與區(qū)域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經濟學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0-2002年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系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2年起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經濟與城市管理、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地方政府與公共財政。政府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美國斯坦福大學高級研究學者、英國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訪問學者、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王寬誠基金學者。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資助計劃;先后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北京市規(guī)劃優(yōu)秀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民進北京市委2015年度參政議政先進個人。

圖書目錄

1 研究概述…………………………………………………… (1)
1.1 研究背景與現實意義………………………………… (1)
1.1.1 都市圈已成為支撐區(qū)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
引擎…………………………………………… (1)
1.1.2 培育發(fā)展都市圈是尊重城市化客觀規(guī)律的戰(zhàn)略
選擇…………………………………………… (2)
1.1.3 提升都市圈發(fā)展能力有利于增強中國經濟發(fā)展
韌性…………………………………………… (3)
1.1.4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實現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應有
之義…………………………………………… (4)
1.2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5)
1.2.1 資源要素集聚能力……………………………… (7)
1.2.2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8)
1.2.3 社會福利保障能力……………………………… (10)
1.2.4 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 (11)
1.3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13)
1.3.1 文獻分析法…………………………………… (14)
1.3.2 Min-Max標準化方法…………………………… (14)
1.3.3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4)
1.4 本研究的特色……………………………………… (15)
1.4.1 探索建立都市圈區(qū)域發(fā)展能力的理論分析框架… (15)
1.4.2 首次將應急管理納入都市圈發(fā)展能力評價維度… (15)
1.4.3 構建融合大數據和政府統(tǒng)計數據評價指標體系… (16)
2 理論框架和評價指標體系………………………………… (17)
2.1 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分析框架…………………… (17)
2.2 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評價體系…………………… (19)
3 總體測度評價結果………………………………………… (23)
3.1 中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指數結果……………… (23)
3.2 十大主要研究發(fā)現………………………………… (24)
3.2.1 超過50%的都市圈的綜合發(fā)展能力低于均值,深圳、上海
和廣州都市圈位列前三………………………… (24)
3.2.2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國都市圈綜合發(fā)展
能力提升的“短板”……………………………… (25)
3.2.3 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存在東、中、西的非均衡性,但南、北
區(qū)域的分化特征尤為顯著……………………… (27)
3.2.4 從區(qū)域來看,西南、華北、東北、華東出現局部“塌陷”與“擠
壓” …………………………………………… (28)
3.2.5 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協(xié)同關系顯
著……………………………………………… (28)
3.2.6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對社會福利保障能力的支撐作用
顯著不足……………………………………… (29)
3.2.7 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與都市圈城市體系聯(lián)系緊密… (31)
3.2.8 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
能力…………………………………………… (33)
3.2.9 都市圈制造業(yè)輻射帶動力仍是提升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
的重要因素(…………………………………… 35)
3.2.10 體制機制不健全仍是制約都市圈綜合發(fā)展能力提升的重
要原因……………………………………… (36)
4 專項測度評價結果………………………………………… (38)
4.1 中國都市圈資源要素集聚能力指數分析………… (38)
4.1.1 都市圈產業(yè)發(fā)展能力指數分析………………… (40)
4.1.2 都市圈人口集聚能力指數分析………………… (58)
4.1.3 都市圈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指數分析………………… (75)
4.1.4 都市圈資本承載能力指數分析………………… (96)
4.1.5 都市圈生態(tài)支撐能力指數分析………………… (117)
4.2 中國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指數分析…… (133)
4.2.1 中心城市資源配置能力指數分析……………… (138)
4.2.2 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聯(lián)系能力指數分析……… (155)
4.3 中國都市圈社會福利保障能力指數分析………… (184)
4.3.1 指標選取依據………………………………… (184)
4.3.2 評價結果分析………………………………… (187)
4.3.3 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優(yōu)化對策…………………… (205)
4.4 中國都市圈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指數分析………… (207)
4.4.1 指標選取依據………………………………… (207)
4.4.2 評價結果分析………………………………… (215)
4.4.3 存在的突出問題與難點……………………… (232)
4.4.4 優(yōu)化對策與建議……………………………… (237)
參考文獻……………………………………………………… (241)
后記…………………………………………………………… (25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