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緒論 1
1.1 分子印跡技術概述 1
1.2 分子印跡材料的制備方法 2
1.3 分子印跡材料性能的影響因素 6
1.4 分子印跡材料性能的研究方法 8
1.5 分子印跡材料的應用 9
1.6 分子印跡微球的制備 9
1.7 表面分子印跡微球的制備 11
1.7.1 種子溶脹聚合法 11
1.7.2 表面模板聚合法 12
1.7.3 表面引發(fā)聚合法 12
1.8 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優(yōu)點 17
1.9 生物分子印跡的研究現(xiàn)狀 18
1.10 展望 21
參考文獻 22
第2 章 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 30
2.1 引言 30
2.2 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 31
2.3 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33
2.3.1 納米微球載體的表征 33
2.3.2 離子液體功能化納米微球的表征 33
2.3.3 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37
2.4 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性能及調控 38
2.4.1 模板分子胸腺五肽的構象穩(wěn)定性 38
2.4.2 平衡吸附性能 40
2.4.3 吸附動力學行為 43
2.4.4 體系pH 值的影響 44
2.4.5 離子強度的影響 45
2.4.6 溫度的影響 45
2.4.7 選擇識別性能 46
2.4.8 重復使用性能 48
參考文獻 49
第3 章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 52
3.1 引言 52
3.2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 53
3.3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55
3.3.1 高交聯(lián)納米微球載體的表征 55
3.3.2 表面離子液體功能化表征 56
3.3.3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結構 59
3.3.4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形貌與表面結構分析 61
3.4 多識別位點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性能 63
3.4.1 平衡吸附性能 63
3.4.2 吸附動力學 64
3.4.3 競爭識別性能 65
3.4.4 再生使用性能 67
參考文獻 68
第4 章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 70
4.1 引言 70
4.2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 71
4.2.1 高交聯(lián)樹莓型納米微球的制備 71
4.2.2 高交聯(lián)樹莓型納米微球表面的離子液體功能化 72
4.2.3 模板固定化過程 72
4.2.4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過程 73
4.3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75
4.3.1 高交聯(lián)樹莓型納米微球的制備 75
4.3.2 高交聯(lián)樹莓型納米微球的離子液體功能化及表面性質 82
4.3.3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結構 83
4.3.4 高交聯(lián)納米微球的應用優(yōu)勢 84
4.4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性能 85
4.4.1 模板分子的固定化性能 85
4.4.2 模板固定化機理 92
4.4.3 識別與吸附性能 101
4.4.4 樹莓型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優(yōu)勢 106
參考文獻 108
第5 章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 111
5.1 引言 111
5.2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 112
5.2.1 載體的制備 112
5.2.2 載體表面的接枝 113
5.2.3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過程 113
5.3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114
5.3.1 載體表面的芐基氯密度表征 114
5.3.2 P(EGDMA-CMS)@Iniferter 納米微球的接枝表征 115
5.3.3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面結構和性質表征 115
5.4 球形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性能 118
5.4.1 等溫吸附性能 118
5.4.2 吸附動力學 120
5.4.3 選擇識別性能 123
5.4.4 競爭吸附性能 125
5.4.5 再生使用性能 126
參考文獻 127
第6 章 磁性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 129
6.1 引言 129
6.2 磁性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制備 130
6.3 磁性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表征 132
6.3.1 化學結構 132
6.3.2 表面元素 133
6.3.3 表面形貌 134
6.3.4 磁性能 135
6.3.5 熱穩(wěn)定性 136
6.4 磁性核殼表面分子印跡納米微球的性能 136
6.4.1 吸附等溫線 136
6.4.2 吸附動力學 139
6.4.3 選擇識別性能 141
6.4.4 體系pH 值影響 142
6.4.5 再生識別性能 143
6.5 選擇性識別性能對比 143
參考文獻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