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提出的“第三人稱存在論”,是一種原創(chuàng)性的完整而宏偉的形而上學。全書劃分為“論域”、“范本”、“方法”三部分。全書的目標是:抵制西方形而上學對存在的第一人稱主觀性解釋,即把一切存在都還原為以“我知道”為標準、并向“我思主體”顯現(xiàn)的存在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一種以“它存在”這種存在本身的實際性內容作為問題的中國式的新存在論。 全書的原創(chuàng)性成就體現(xiàn)在:第一,開拓了存在論研究的新論域和新問題,即存在者自己去存在的“相與”和“歷事”;第二,在新論域中對眾多傳統(tǒng)的重大哲學問題進行了重新處理,包括:認識論與倫理學、時間與空間、語言與真理、生活與歷史、現(xiàn)代性批判等等;第三,開創(chuàng)了一種超越第一人稱知識論障礙、使哲學能夠直接討論存在本身內容的特殊方法,即“存在批判”。 全書的研究方法吸收了西方近代哲學的概念構造和邏輯推演方法,同時心儀中國古代那種“天之道”與“人之道”合一的哲學理想,選擇在某些z具根本性的問題上對康德、胡塞爾、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作批判式推進,最后建立起一個融匯東西方思想風格的全新的理論思維界面。 本書與作者的另一本《超越審美現(xiàn)代性》,作者認為是他整個學術生涯最重要的兩本代表作,分別提出了兩種不同立場、不同風格的哲學。這兩本書均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