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在任何時候都是時代的面容、社會的表情。如果經歷過幾十年前以灰色、藍色為服飾主調的歲月,就會知道,衣著色彩和款式的變化,展示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的新生:人們的心理從壓抑、封閉、千篇一律,轉向活潑、明亮、包容、開放?;厥淄ィ?0年來不同時期流行的服裝連綴起來,就是新中國人們精神生活的歷史相冊。“那些年,街上流行紅裙子”講到舊時年月中國老百姓“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衣著匱乏窘境,講到在中國男性中z流行的服裝中山裝,講到一代中國人青春記憶的布拉吉和列寧裝,從大人到小孩對綠軍裝的迷戀,以及演繹著別具韻味的東方風情,讓世界為之驚艷的旗袍。 “扮靚中國,扮靚世界”講到“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絲綢的發(fā)明與繁榮,和以絲綢命名的萬里商路“絲綢之路”,以及近代中國棉紡織業(yè)的艱難發(fā)展史。 “民族服飾萬花筒”則向讀者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等等。 多元的服飾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的輕松、隨意、包容、開放,七十年來的中國服飾故事也從側面向世人展示了豐富而厚重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