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符號:陶瓷》不是一本陶瓷學的專著。也就是說,《中國文化符號:陶瓷》并不涉及過于專業(yè)的陶瓷知識,它講的是陶瓷文化。但它又不完全是陶瓷文化,而是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有關陶瓷在華夏民族中有關文化的沉淀。因此,它是一部中國文化符號里的陶瓷的著作。任何藝術,都是人類獨特的文化表征。美國當代文化人類學家、修辭家、符號人類學和釋義人類學倡導者,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克利福德·格爾茨說:“我主張的文化概念實際上是一種符號學(senuotics)的概念。馬克斯·韋伯提出,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觀點。于是,我以為所謂文化就是這樣一些由人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因此,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guī)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痹谒磥?,人是不可能離開這一符號化文化的?!叭耸侨绱诵枰@一類符號源(symbolic sources)啟示他去發(fā)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因為本來就滲透在他體內的非符號類的資源只能散射一種微弱的光?!彼运J為,人的進化和進步,都離不開文化的相伴?!拔幕?,這類模式的集大成者,不只是一個人存在的裝飾品,而是——就其特性的主要基礎而言——人存在的基本條件?!睆倪@一理念出發(fā),我們感覺到,人類在不斷地朝著文明邁進的過程中,給自己留下了文化的印跡。而這樣的印跡,恰恰就濃縮成了一連串的符號。陶瓷就在其中。離開文化,人類將無所適從。而只有在這一個個的符號標識里,人才有了坐標。文化作為符號的學說盛行已久,而明確把藝術歸結為符號的,是著名美學家蘇珊·朗格。她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倍谒埃瑹o數的文化大師們都把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造指向這一極,并積累了相當多的論述。人類符號學家卡西爾指出,關于人的定義,不能是一種實質性的定義,只能是功能性的定義,人與動物都有感受系統(tǒng)和反應系統(tǒng),但人還有第三種系統(tǒng),即符號系統(tǒng)。人的思維和行為都是符號化的,人通過符號創(chuàng)造了語言、神話、藝術、宗教等文化,并構成人類經驗的交織之網。因此,符號活動才是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本質特征。用心理學家榮格的話說,任何藝術原型都是人本身的“自畫像”。從他的這一理念來看,人類只是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發(fā)現自己并描畫自己。只有在一件創(chuàng)造的作品中,人類才能以此為對象找到自己。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觀點看,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也就是,人只有在創(chuàng)造中才能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作為對象,才能看到人的本質力量。而只有在這樣的凝視中,人才會感覺到美。人類使用陶瓷的歷史,已經相當漫長。從地下出土的文物來看,人類從事燒陶的時間要上溯到8000年前。而中國的制陶業(yè),也應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因此有人推斷,中國的制陶業(yè)是從西亞傳進來的。這個結論當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fā)掘與考證。但無論怎么說,制陶業(yè)是在中國發(fā)展壯大起來的,而且中國將瓷器的制造,推到了極點。尤其是在十四到十六世紀,中國因陶瓷出口一度讓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陶瓷的英語字母,與“中國”一詞的英文拼寫是一樣的。因此,它是中國文化符號的一個典型。我們檢索中國文化符號,發(fā)現有很多種類,如漢字、絲綢、茶葉、國畫、書法、臉譜、長城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給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讓華夏民族足以笑傲世界民族之林。筆者選擇這樣一個符號作為分析研究對象,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它正是中華民族的“自畫像”,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民的勤勞善良,看到他們的智慧聰明。從一件瓷器上,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它有太多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積淀,有太多的獨特審美取向的積累。從近萬年前人類偶然發(fā)現陶器以來,中國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瓷器這一實用器具做到了高峰。那粉彩、那青花;那花鳥、那人物,都讓世界驚嘆不已,都凝聚著中國工匠的探索精神。這是泥與火的藝術,五行屬土,火以助之,空能盛物,器之成器。它的每一件器形、每一筆刻畫都石破天驚,每一種釉彩都獨具匠心。陶瓷藝術成了中國文化的代表,成為一種民族符號。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如果用一件器物來象征的話,無疑就是陶瓷。這泥土與烈火的精靈,胎質與釉色的迷夢,成就了祖先杰出的創(chuàng)造,包孕著無與倫比的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每當我們佇立在一件瓷器前,每當我們無論是觀賞它的造型還是審視它的美學意蘊時,心中都會升騰起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那先秦的縱橫捭闔、那兩漢的開疆拓土、那盛唐的兼收并蓄,那宋朝的儒雅端莊、那明代的含蓄淡定、那清時的熱烈奔放,都從這一件精美的器物中反映了出來,寄寓著獨特的東方的美。它遵從自然卻又超出自然,質樸敦厚卻又精致華麗,靈巧雋秀卻又底蘊深沉,持節(jié)內斂卻又超逸豪邁。那秦兵馬俑的剛毅肅然、披堅執(zhí)銳,顯示著氣吞山河、風卷殘云的英雄氣概;那唐三彩的瑰麗多姿,傳達出壯闊奇縱、國威遠播的恢宏格局;那宋瓷的寧靜典雅、含蓄自然。映現出道法自然、清新質樸的哲學思想;那明清青花的藍白相映、水墨浸染,折射著晶瑩明快、怡然雋永的人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