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意象蘊場00
一、指稱意蘊00
二、再現(xiàn)意蘊00
(一)全息時空00
(二)隱喻時空00
(三)連類時空0
三、表現(xiàn)意蘊0
(一)情感流貫0
(二)意理凝聚0
四、哲思意蘊0
五、意象蘊場與詩性特質0
(一)一個意象蘊場就是一個“人文小宇宙”0
(二)意象蘊場與詩詞建構的三種模式0
(三)從意象蘊場略窺意象的詩性特質0
第二章 意象思維0
一、原發(fā)層級0
(一)心物感應0
(二)事物感覺情調0
二、繼發(fā)層級0
(一)異質相似連類0
(二)相似媒質0
三、異質相似連類與審美再創(chuàng)造
(一)相似轉借
(二)相反相成
四、意象整合
(一)把人文小宇宙整合到審美個象中去
(二)意象整合中的審美穿越與審美強化
(三)審美思維的天人合一境界
第三章 意象形態(tài)
一、具體與抽象
(一)個別經驗與類經驗的融合
(二)三個與文藝性能相關的物象形態(tài)理念
二、原態(tài)與變形
(一)情與景的天然契合與人工契合
(二)基本感覺情調、再造感覺情調與事物的表現(xiàn)性
(三)情與景的基本交融形態(tài)
(四)藝術真實與審美真誠
三、本體與借體
(一)借體意象的構成要素
(二)借體意象的建構心理
四、本色與借色
(一)法極無跡
(二)“鍛煉而復歸于自然”
(三)“從來足于道者,文必自然流出”
(四)“由人復天”
五、兼美與偏勝
(一)兩條思路,一個精神
(二)偏勝與藝術風格
(三)高度和諧與中道理性
六、有我與無我
(一)抒情主體與審美靜觀
(二)審美“無我”與人生“無我”
(三)審美“無為之境”與審美化人生哲學
第四章 意象語言
一、語法鏈條斷裂與意象表現(xiàn)
(一)語法鏈條斷裂,阻斷語義快車道
(二)物象“孤芳自賞”,開啟心物感應通衢
二、語法鏈條脫落與意象并置組合
(一)意象的多元層級
(二)并置:意象組合的詩性形態(tài)
(三)意象直接并置的關系意蘊
(四)廣義的意象并置及其關系意蘊
三、審美對等理念與詩詞審美解讀
(一)意象表現(xiàn)與意象并置中的對等理念
(二)對等包含相似和相反兩個方面
(三)意象并置性詩句與推理判斷性詩句
(四)意象對等并置與詩詞審美解讀
第五章 意境建構
一、要素建模
(一)橫斷面:三要素循環(huán)
(二)縱剖面:三要素延伸
(三)意境整體建構模式
二、心態(tài)制導
(一)融貫意境整體的情感基調
(二)凝聚意境整體的意理基質
三、精神境界
(一)從“詩意棲居”說起
(二)中國詩詞中的三大精神境界
(三)《離騷》中的人格完善精神
(四)蘇軾的萬物對等理念
四、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
第六章 意象流變
一、表象顯現(xiàn)自覺與意象表現(xiàn)領域拓展
(一)表象顯現(xiàn)意識與“巧構形似之言”
(二)“題材流派”風起與“以萬物為我”
二、異質連類自覺與事物表現(xiàn)性開發(fā)
(一)事物的表現(xiàn)性與異質連類思維
(二)異質相似連類與事物表現(xiàn)性開發(fā)
三、詩性特質自覺與詩性特有意味探索
(一)從“言志”到“緣情”
(二)“以形傳神”
(三)從“傳神”論到“神韻”說
四、詩句基質骨架創(chuàng)辟與意象語言走向成熟
(一)詩句的動態(tài)基質骨架
(二)五七言音節(jié)的靈動表現(xiàn)性
五、意象流變的兩個基本理念
(一)創(chuàng)辟與仿構
(二)積淀與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