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通過對比和借鑒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相關思想,來討論《瑜伽師地論》人格理論問題,對佛教中的人格思想進行一次理論上的反思和梳理,也試著將傳統(tǒng)的唯識宗思想以新的架構和形式進行闡發(fā)。本書的思路是以兩個視角展開的:一是從哲學的視角,即本體論、認識論和實踐論三個方面來探討菩薩人格得以成立的問題,其中暗含了佛教本有的信、解、行、證修證次第的內在邏輯;二是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視角,即“動機——認知—行為—表象”這樣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來探討菩薩人格的心理圖式,這個心理圖式不但是一個普遍適用的人格形成過程,還是對整個菩提道次第的概括,而整個菩提道次第所揭示的其實就是菩薩從初發(fā)心到成佛的完滿人格建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