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譯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聲學工程的發(fā)展 1
1.1 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 1
1.2 聲學工程的應用領域 2
參考文獻 4
第2章 波與聲 5
2.1 各種各樣的波 5
2.2 波與波形 8
2.2.1 正弦波 8
2.2.2 正弦波的加法運算 15
2.2.3 波形的頻率成分 19
2.2.4 波的基本知識 22
2.2.5 正弦波的傳播 27
2.2.6 向相反方向傳播的聲波 29
2.3 波動方程與聲波的傳遞 30
2.3.1 連續(xù)方程與運動方程 30
2.3.2 波動方程 34
2.3.3 平面波與球面波 36
2.3.4 球面波與微小聲源 40
2.3.5 正弦聲波的傳遞 41
2.3.6 聲阻抗 44
2.3.7 聲強 45
2.3.8 聲波的反射與透射 48
2.3.9 反射形成的駐波 51
練習題 53
參考文獻 56
第3章 聲音的性質 58
3.1 聲音的種類 58
3.2 聲音的頻率 61
3.3 聲波的性質與物理量 61
3.3.1 聲波的性質 61
3.3.2 大氣壓 64
3.3.3 聲波的大小 65
3.3.4 對數(shù)與分貝 68
3.3.5 聲波的衰減(應用舉例) 70
3.4 聽覺特性 72
3.4.1 刺激與感知 72
3.4.2 聲壓敏感度 73
3.4.3 頻率敏感度 76
3.4.4 掩蔽效應 77
3.4.5 人聲的頻譜與功率 78
3.4.6 噪聲 78
練習題 80
引用文獻 81
參考文獻 81
第4章 聲音的產生與檢測 82
4.1 聲音的產生 82
4.2 振動聲 83
4.2.1 弦的振動 83
4.2.2 管的振動(共鳴) 86
4.3 電氣與機械轉換 88
4.3.1 電磁感應原理 88
4.3.2 電動型麥克風 90
4.3.3 電容式麥克風 91
4.3.4 指向性麥克風 94
4.4 壓電振動 96
練習題 97
引用文獻 98
參考文獻 98
第5章 聲音的物理特性 99
5.1 聲波的傳播 99
5.2 聲速 100
5.3 聲波的衰減 101
5.4 反射、透射與折射 106
5.4.1 垂直入射 106
5.4.2 傾斜入射 109
5.5 擴散與衍射 111
5.6 波的疊加與干涉 112
5.7 非線性特性 115
練習題 121
引用文獻 121
參考文獻 121
第6章 聲場的計算 122
6.1 點聲源模型 122
6.2 瑞利速度勢公式 122
6.3 圓形平面共振器的聲場 123
6.4 圓形平面共振器中心軸上的速度勢 128
6.5 方形平面共振器的遠距離聲場 133
6.6 圓形凹面共振器的聲場 138
6.6.1 求聲場的各參數(shù) 138
6.6.2 面積微元ds 139
6.6.3 面積微元到觀測點的距離 141
6.6.4 速度勢公式 143
6.6.5 z軸上的聲壓分布 143
6.6.6 焦點位置的歸一化聲壓PI 147
6.6.7 焦點聲壓的近似值 150
6.6.8 圓形平面共振器與圓形凹面共振器特征比較 152
6.7 點聲源組成的陣列共振器 153
6.8 具有有限寬度元件的陣列共振器 156
6.9 柵瓣的發(fā)生原理 162
6.10 主波束的偏轉 165
練習題 170
參考文獻 170
第7章 聲波的應用 172
7.1 動物的聲波利用 172
7.2 參數(shù)化揚聲器 173
7.3 聲音影像化 176
7.4 多普勒效應 178
7.5 超聲多普勒法測量血流 181
7.6 超聲多普勒偏移頻率的檢測 183
7.6.1 連續(xù)多普勒法 183
7.6.2 脈沖多普勒法及其信號處理 186
7.6.3 混疊現(xiàn)象 190
7.6.4 彩色多普勒 193
7.6.5 能量多普勒 197
7.6.6 各種多普勒法的特征 197
練習題 198
參考文獻 199
第8章 聲能及其應用 200
8.1 聲能 200
8.2 超聲波束的聲能 200
8.3 聲功率測量 206
8.3.1 天平法 206
8.3.2 水聽器法 207
8.4 安全觀念與指標 215
8.5 安全標準 216
8.6 超聲波的廣泛應用 216
練習題 219
引用文獻 219
參考文獻 219
練習題參考答案 221
附錄 241
附錄A 傅里葉級數(shù) 241
附錄B 傅里葉積分 242
附錄C 大氣壓 243
附錄D 貝塞爾函數(shù)的性質 244
附錄E 泰勒級數(shù)展開及其近似誤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