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混合物毒性:生態(tài)和人體毒理學方法

混合物毒性:生態(tài)和人體毒理學方法

混合物毒性:生態(tài)和人體毒理學方法

定 價:¥138.00

作 者: [荷] 科內利斯·范赫斯特爾 等 著,[荷] 科內利斯·范,赫斯特爾 等 編,胡清源 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04375 出版時間: 2021-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混合物毒性:生態(tài)和人體毒理學方法》概述人體毒理學和生態(tài)毒理學兩個領域的發(fā)展,闡述從混合物暴露到風險評估的每一步:①暴露(如何測量可能攝入生物體內的化學物質的量);②動力學和代謝(化學物質如何攝入并在生物體內流動及它們如何代謝并到達作用靶點,以及毒性隨時間的變化);③毒理學(化學物質對生物體的有害影響);④試驗設計和復雜混合物表征(化學物質如何相互作用,如何測量混合物的影響并識別起主要作用的物質);⑤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風險評估。

作者簡介

暫缺《混合物毒性:生態(tài)和人體毒理學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暴露 1
1.1 引言 1
1.2 排放場景 2
1.2.1 主要排放源 3
1.2.2 排放估算方法 5
1.2.3 優(yōu)化 7
1.2.4 校驗研究 8
1.3 相互作用對混合物可利用性和暴露的影響 8
1.3.1 主要環(huán)境房室的特征 8
1.3.2 環(huán)境歸趨對混合物組成的影響 9
1.3.3 可利用性 11
1.3.4 混合物中化學-化學相互作用 18
1.4 環(huán)境歸趨建模 18
1.5 暴露場景和監(jiān)測 20
1.5.1 人體暴露 20
1.5.2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暴露 31
1.6 總結 38
1.7 建議 39
致謝 40
第2章 毒物代謝動力學和毒物效應動力學 41
2.1 引言 41
2.2 基本原理 42
2.2.1 化學混合物在生物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效應 42
2.2.2 毒物代謝動力學和毒物效應動力學——打開黑匣子 42
2.2.3 毒代學和毒效學在風險評估建模中的應用 44
2.3 毒物代謝動力學 45
2.3.1 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 45
2.3.2 基于數(shù)據(jù)和生理學的毒物代謝動力學模型 48
2.3.3 混合物TK建模在人和哺乳動物毒理學中的應用 53
2.3.4 混合物TK建模在生態(tài)毒理學中的應用 61
2.4 毒物效應動力學 65
2.4.1 概述 65
2.4.2 基礎藥效學、毒物效應動力學和動態(tài)能量預算模型 66
2.4.3 混合物TD在人和哺乳動物毒理學中的應用 72
2.4.4 混合物TD在生態(tài)毒理學中的應用 76
2.5 總結 78
2.5.1 毒物代謝動力學 78
2.5.2 毒物效應動力學 80
2.6 建議 81
第3章 化學物質聯(lián)合暴露毒性 84
3.1 引言 84
3.2 混合效應評估方法 84
3.2.1 混合物中毒物的加和效應 85
3.2.2 濃度加和 85
3.2.3 獨立作用 86
3.2.4 協(xié)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86
3.3 混合效應和機制 86
3.4 混合效應預測:簡要文獻綜述 90
3.4.1 誘導非特異性細胞膜紊亂(麻醉)的化學物質 90
3.4.2 農(nóng)藥混合物 91
3.4.3 霉菌毒素混合物 91
3.4.4 內分泌干擾物混合物 91
3.4.5 混合效應和生物復雜度水平 92
3.4.6 獨立作用有效性的證據(jù) 93
3.4.7 混合效應和暴露類型:連續(xù)暴露 93
3.5 混合協(xié)同效應的決定因素 94
3.6 低濃度混合效應 95
3.6.1 方法學考察 96
3.6.2 非特異性有機物的早期研究 96
3.6.3 具有特定相似作用方式的化學物質實驗 97
3.6.4 用雌激素化學物質研究低劑量混合效應的證據(jù) 97
3.6.5 非相似作用模式的化學物質研究證據(jù) 98
3.6.6 低劑量混合效應缺失或不明確的證據(jù) 99
3.7 實際生活中的混合物暴露 100
3.8 總結 103
3.9 建議 104
致謝 104
第4章 試驗設計、混合物表征和數(shù)據(jù)評價 105
4.1 引言 105
4.2 試驗目的 106
4.3 濃度加和與獨立作用:經(jīng)驗模型 107
4.3.1 濃度加和 108
4.3.2 獨立作用 110
4.3.3 濃度加和與獨立作用 111
4.4 技術問題及案例 112
4.4.1 現(xiàn)有知識 112
4.4.2 與試驗設計和劑量-響應模擬相關的毒性終點 112
4.5 基于組分的途徑、試驗設計和方法 114
4.5.1 固定比設計 114
4.5.2 全濃度-響應曲面評估 116
4.5.3 析因設計 123
4.5.4 等效線圖 123
4.5.5 A和B的混合物 124
4.5.6 點設計 124
4.6 全混合物途徑、試驗設計和方法 124
4.6.1 生物測定 125
4.6.2 生物傳感器 126
4.6.3 分級法、TIE和EDA 127
4.6.4 混合物的相似性 128
4.7 案例研究 129
4.7.1 案例1:生態(tài)毒理學中的全混合物方法 129
4.7.2 案例2:人體毒理學中基于組分的方法 130
4.7.3 案例3:生態(tài)毒理學中基于組分的方法 131
4.8 總結 131
4.9 建議 132
致謝 134
第5章 化學混合物的人體和生態(tài)風險評估 135
5.1 引言 135
5.2 混合物評估的典型特征 136
5.3 混合物評估現(xiàn)狀 139
5.3.1 化學混合物的人體風險評估 139
5.3.2 化學混合物的生態(tài)風險評估 147
5.3.3 人體與生態(tài)混合物評估之間的相似和不同 156
5.4 混合物人體和生態(tài)風險評估概念框架 158
5.4.1 混合物問題的制定 158
5.4.2 混合物評估方案的探討 159
5.4.3 全混合物方法 161
5.4.4 基于組分的方法 166
5.5 混合物人體和生態(tài)風險評估中的問題 169
5.5.1 暴露問題 170
5.5.2 混合物的相似性 170
5.5.3 相互作用與加和作用 172
5.5.4 混合物的定量結構-活性關系 172
5.5.5 不確定性 173
5.5.6 對混合物風險的認識 175
5.6 討論、總結和建議 176
5.6.1 討論 176
5.6.2 總結 179
5.6.3 建議 181
附錄 濃度加和及響應加和的不確定性 182
術語表 185
參考文獻 19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