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

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

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

定 價:¥318.00

作 者: 金星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99176 出版時間: 2021-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6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以作者及其科技團隊在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領域開展的相關研究工作為主線,結合作者作為總設計師、投資近20億元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及科研報告的編寫,理論結合實際,以理論分析和大量的實例介紹,系統(tǒng)講述了臺網(wǎng)設計、數(shù)據(jù)處理、運維監(jiān)控、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相關關鍵技術、地震速報、系統(tǒng)集成等內(nèi)容。

作者簡介

暫缺《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國內(nèi)外經(jīng)驗總結 1
1.1 應對大震巨災挑戰(zhàn) 1
1.2 地震預警發(fā)展概況 4
1.3 烈度速報發(fā)展現(xiàn)狀 10
1.4 國內(nèi)創(chuàng)新示范應用 12
1.5 本章小結 15
第2章 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技術系統(tǒng) 17
2.1 總體目標和設計思路 17
2.2 重點區(qū)域劃分 19
2.3 建設目標與性能指標 25
2.4 系統(tǒng)構架 27
2.5 中外技術方案分析研究 31
2.6 本章小結 39
第3章 地震觀測臺網(wǎng)的設計與能力評估 40
3.1 傳感器的選擇 40
3.2 地震觀測臺網(wǎng)的空間布局 42
3.3 觀測臺網(wǎng)預警能力的評估 47
3.4 地震烈度速報的評估 50
3.5 中日兩國臺網(wǎng)設計方案對比分析 51
3.6 多網(wǎng)融合,一網(wǎng)多用的服務產(chǎn)品 54
3.7 地震監(jiān)測能力評估 55
3.8 本章小結 56
第4章 地震觀測數(shù)據(jù)的實時仿真技術 57
4.1 以地震計原理為基礎的實時仿真技術 57
4.2 由加速度記錄實時仿真特定儀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時程的遞歸算法 68
4.3 由寬帶速度記錄實時仿真特定儀器加速度、速度、位移的遞歸算法 70
4.4 本章小結 71
第5章 地震觀測臺網(wǎng)運維監(jiān)控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72
5.1 地震噪聲特點分析 73
5.2 臺網(wǎng)噪聲水平評估 77
5.3 臺站異常信號的識別與監(jiān)控 80
5.4 利用氣槍信號評估數(shù)據(jù)質(zhì)量 89
5.5 AI應用于臺站異常分類判斷 92
5.6 利用噪聲監(jiān)測記錄鐘差 98
5.7 本章小結 106
第6章 地震信號的實時處理技術 107
6.1 P波震相的自動識別 107
6.2 S波震相的自動識別 110
6.3 地震波的偏振特性 118
6.4 波組信號的自動識別 123
6.5 綜合識別與判斷 128
6.6 本章小結 132
第7章 地震預警實時定位技術 134
7.1 地震預警實時定位 134
7.2 臺網(wǎng)布局對三臺和四臺定位的誤差分析 146
7.3 網(wǎng)外地震多臺定位技術 150
7.4 討論兩個問題 155
7.5 本章小結 156
第8章 實時測定地震預警震級 157
8.1 地震預警震級測定的思路與算法 157
8.2 量規(guī)函數(shù)的地區(qū)性特征和臺站校正值 164
8.3 在震級測定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的問題 172
8.4 本章小結 172
第9章 地震預警信息發(fā)布與信息更新技術 173
9.1 預警信息判定流程和發(fā)布標準 174
9.2 地震預警時間和盲區(qū)估計 176
9.3 預測烈度與破壞區(qū)域估計 185
9.4 地震動場的實時計算 187
9.5 修正大震烈度預測模型 190
9.6 本章小結 191
第10章 利用近場地震波能量時空特征實時反演大震破裂過程 192
10.1 近場強地面運動的主要特征 192
10.2 利用近場強震觀測記錄實時反演大震破裂過程的技術思路 195
10.3 大震破裂分析的前期準備 196
10.4 大震破裂過程的實時反演 197
10.5 實時反演大震破裂過程實例 204
10.6 利用強震包線反演大震破裂過程 223
10.7 本章小結 227
第11章 遠場大震地震預警 229
11.1 遠場大震對重要城市的影響 230
11.2 高樓震感預警的技術思路 231
11.3 面波群速度與預警時間 231
11.4 預測基巖面波*大地動位移和土層放大系數(shù) 238
11.5 高層結構動力反應分析 246
11.6 遠場高樓震感預測和震感速報 255
11.7 本章小結 257
第12章 地震儀器(觀測)烈度速報 259
12.1 美日兩國的地震儀器烈度標準 260
12.2 我國制訂的儀器烈度標準 264
12.3 地震動震動圖制作技術 272
12.4 場地校正技術 274
12.5 現(xiàn)場調(diào)查烈度與儀器烈度 282
12.6 大震儀器烈度的衰減模型 287
12.7 本章小結 291
第13章 地震參數(shù)的自動速報 292
13.1 震級標度的規(guī)定 293
13.2 震級速報的科學基礎 295
13.3 速報震級的技術思路 300
13.4 對社會公眾發(fā)布的震級 304
13.5 自動速報震級方案 306
13.6 本章小結 309
第14章 高速鐵路的地震預警 310
14.1 高鐵安全運行的地震風險評估 311
14.2 國家地震預警與高鐵預警系統(tǒng)的銜接 319
14.3 高鐵警戒區(qū)和處置區(qū)等級 321
14.4 多種預警方式和專用服務產(chǎn)品 323
14.5 臺灣海峽6.2級地震對福建沿海高鐵的影響 326
14.6 本章小結 331
第15章 技術系統(tǒng)集成與仿真模擬 332
15.1 技術系統(tǒng)的集成 332
15.2 影響模擬仿真效果的主要因素 336
15.3 地震事件的仿真模擬測試 340
15.4 在線運行環(huán)境的測試分析 344
15.5 本章小結 346
第16章 展望 348
16.1 面臨的主要問題 348
16.2 未來發(fā)展方向 354
參考題 357
主要參考文獻 36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