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間開鑿出來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隨著佛教的傳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國,成為供僧侶修行的重要所在。本書從石窟傳入中國之始切入,對整個中國石窟寺發(fā)展歷程進行總體描述,詳細梳理了中國石窟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推進的歷程,細數(shù)各朝石窟開鑿的由來和過程,石窟與當時政治、經濟、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織關系,以時間為經、以代表性石窟為緯,展現(xiàn)歷代石窟總體風貌,并細化至各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其由來、開鑿時間、主持者、地質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例如洛陽龍門石窟建在質地堅硬的寒武、奧陶紀石灰?guī)r上,在它的表面雕刻精細紋飾與形象;大同云岡石窟建在較為松散的侏羅紀砂巖上,雕鑿有一系列宏偉的大型洞窟;敦煌莫高窟在礫巖上抹泥層,再制作泥塑像或繪壁畫。通過這部中國石窟發(fā)展簡史,不但為讀者呈現(xiàn)了迄今為止依然留存在中國大地上數(shù)不清的石窟寺的淵源和現(xiàn)狀,更重要的是,通過介紹其中所包含的中國古代珍貴的建筑、雕塑、繪畫珍品,取之不盡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學、藝術及風俗的資料,讓讀者了解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的來之不易,值得我們用心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