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意識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或消費者出于對本國或本民族的熱愛、責任感以及憂患意識,而產生對本國產品認同、偏好和對外國產品負面抗拒的心理傾向。在中國社會情境下,為什么有的消費者能夠形成高國貨意識,他們是如何克服或改變原有的來源國刻板印象、自利動機、面子觀和炫耀攀比心理的,產生了哪些心理反應和心理變化,相應心理變量之間存在怎樣的相關關系,受到哪些個體特質因素的調節(jié)?揭示這些問題不僅能為相關領域增加新的理論貢獻,而且有助于為國貨意識培養(yǎng)提供實踐指導。為此,本書以相關理論為基礎,利用訪談、問卷調研和實驗研究等多種方法,系統(tǒng)探討中國消費者國貨意識形成的線索來源與信息加工機制、自我調控的中介機制以及個體特質的調節(jié)機制,建構了國貨意識形成的認知加工過程模型、“大我-小我-國貨”平衡理論、自我調控機制模型等,提出了國貨意識培養(yǎng)的引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