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法師是一位文化傳播大使,他將佛法傳到東瀛,建立了日本的律宗。日本先后曾派出十幾撥遣唐使,很多使船都不幸葬身海底。“滄海淼漫,百無一至”是當時兩國海上往來的真實寫照。雖然海途兇險,但并沒有阻礙日本僧人赴唐求法的意志,也沒有阻擋鑒真法師東渡傳法的決心。鑒真法師去日本的目的雖然是弘揚佛法,但同時也帶去了中國的建筑學、書法、中醫(yī)、雕塑等技藝,對日本的文化技術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日本人稱鑒真法師為“天平之甍”,意思是日本天平時代的文化屋脊。首次東渡,船只、貨物、人手都準備好了,卻因為徒弟之間的糾紛口角——高麗僧人如海誣告其他人與海賊勾結——導致此事夭折。船只被沒收,幾位日本僧人下獄四個月。第二次東渡是在長江口的狼山一帶遭遇狂風,船體經不住波浪的沖擊而漏水,簡單修理之后行至下嶼山,最終由于風浪太大,撞上礁石,困守荒島三天。幸好有漁船經過,漁民報告明州太守,太守派人將鑒真一行搭救至阿育王寺。第三次東渡時消息被明州一帶的僧眾得知,這些僧眾不愿意鑒真法師冒險,便向州官告狀,說榮叡和普照等人誘拐鑒真法師,導致榮叡被抓,幸好榮叡詐病,逃過一劫。東渡之事再度擱置。第四次東渡,他們打算從福州渡海。大家翻山越嶺,吃盡了苦頭,來到永嘉的禪林寺,眼看接近渡海口,突然有官府中人前來追捕。原來是鑒真的徒弟靈佑聯(lián)合諸寺三綱,請求官府留住師父。第四次東渡失敗。第五次東渡稱傳奇,他們從揚州的新河出發(fā),風急浪高,船行顛簸,丟了很多物品。后來經過蛇海、飛魚海、飛鳥海,一行人膽顫心驚。后由四條金魚引路,在小島上補充了淡水,最終漂流到南海的振州,被當?shù)氐胤焦亳T崇債救下。在返回揚州的途中,鑒真法師經歷了榮叡之死、普照遠走、雙眼失明、祥彥坐化的慘事和病痛,這一連串事件對鑒真法師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第六次東渡是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來訪,遣唐使邀請鑒真法師東渡。鑒真法師東渡之志不滅,于是乘坐遣唐使船前往日本,雖然期間也經歷了一些小波瀾,但總算順利抵達。佛家相信因緣和合。緣分未到,縱然使百分力也無濟于事;緣分一到,一分力也能成就大事。鑒真法師六次東渡,一腔熱忱、矢志不移,前五次都未能成功,這個過程如同來自佛祖的考驗。遣唐使船的到來,方使鑒真一行終于抵達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