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中醫(y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唐容川

中醫(y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唐容川

中醫(y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唐容川

定 價:¥49.00

作 者: 潘桂娟 著,陳曦 編
出版社: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有限公司
叢編項: 中醫(y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273428 出版時間: 2021-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D32開 頁數: 240 字數:  

內容簡介

  唐容川,名宗海,生于清咸豐元年(1851),卒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四川彭縣三邑人,清末著名醫(yī)家;著有《血證論》《中西匯通醫(yī)經精義》《金匱要略淺注補正》《傷寒論淺注補正》《本草問答》《醫(yī)易通說》等10部著作。唐容川基于《內經》《難經》、張仲景學說,在血證診療思想的集成、總結與提煉方面貢獻卓著。其全面闡發(fā)血證,陳述了陰陽水火氣血論、臟腑病機論等學術創(chuàng)見,將血證劃分為血上干證、血外滲證、血下泄證、血中瘀證及失血兼見諸證,并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止血、消瘀、寧血、補虛通治血證之大綱,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影響十分深遠。此外,其對本草藥性理論的闡釋和發(fā)揮也頗有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唐容川積極倡導和實踐中醫(yī)氣化理論,對中醫(yī)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內容包括唐容川的生平概況、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作者簡介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醫(y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持2013年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y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圖書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一)“中體西用”說的形成
(二)“中西匯通”思想的出現
(三)“重中參西”主張的確立
二、生平紀略
著作簡介
一、《血證論》
二、《中西匯通醫(yī)經精義》
三、《六經方證中西通解》
四、《本草問答》
五、《醫(yī)學見能》
六、《醫(yī)易通說》
七、《痢癥三字訣》
八、《傷寒論淺注補正》
九、《金匱要略淺注補正》
十、《醫(yī)柄》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學本《內經》
(二)宗法張仲景
(三)汲取各家之說
二、學術特色
(一)醫(yī)易互證,明理析義
(二)詳論陰陽氣化
(三)衍義經論發(fā)揮藏象
(四)精研血證病機
(五)以十二經為百病綱領
(六)闡微本草藥性
臨證經驗
一、出血證治四綱
(一)血上干證治
(二)血下泄證治
(三)血中瘀證治
(四)血外滲證治
(五)兼見諸證證治
二、臨床驗案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一)關于唐容川的學術立場
(二)關于血證診療理論
二、學派傳承
三、后世發(fā)揮
四、國外流傳
參考文獻
著作類
論文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