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迭代接收機設計

迭代接收機設計

迭代接收機設計

定 價:¥86.00

作 者: [美] 亨克·威米爾施 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8298162 出版時間: 202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35 字數:  

內容簡介

  迭代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數字通信、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本書利用因子圖模型,提出了一個數字迭代接收機算法的系統(tǒng)化設計框架,并揭示了迭代接收機算法與重要的經典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本書首先由數字通信的基礎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地講解復雜的知識點,并最終引出先進的迭代接收機算法。此外,本書詳細討論了其在實際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包括Turbo碼和LDPC碼的譯碼、多天線系統(tǒng)與多用戶系統(tǒng)的檢測等。讀者通過學習這個直觀的框架,可以領會到如何將因子圖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不僅僅局限于數字接收機問題),并進一步設計出新型算法。本書列舉了許多示例以及算法偽代碼,對于電子工程專業(yè)與計算機工程專業(yè)的研究生、研究人員和通信行業(yè)從業(yè)者都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亨克·威米爾施,查爾默斯理工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數字通信、定位和統(tǒng)計推斷的算法設計。李彬,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助理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生院(嘉興)的“復雜網絡協(xié)同探測與控制(BISC)”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成員。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青年教師學術啟動計劃項目,并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防創(chuàng)新特區(q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研究。武楠,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生院(嘉興)的“復雜網絡協(xié)同探測與控制(BISC)”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移動通信、信號處理技術。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二作者或通信作者共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檢索2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0余項。獲得“2013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百篇優(yōu)博)榮譽、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王華,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衛(wèi)星通信傳輸技術、空天地一體化無線傳輸技術、IoE波形設計與接入技術、認知無線電技術及抗干擾傳輸技術、無線網絡仿真技術

圖書目錄

第1 章  概述 ……………………………………………………………… 001
  1. 1  著書緣由 ……………………………………………………………… 001
  1. 2  本書結構 ……………………………………………………………… 002
第2 章  數字通信 ………………………………………………………… 004
  2. 1  概述 …………………………………………………………………… 004
  2. 2  數字通信基礎 ………………………………………………………… 005
    2. 2. 1  從比特到波形…………………………………………………… 005
    2. 2. 2  信道模型 ………………………………………………………… 007
    2. 2. 3  通信方案 ………………………………………………………… 008
  2. 3  單用戶單天線通信…………………………………………………… 008
    2. 3. 1  單載波調制 ……………………………………………………… 008
    2. 3. 2  多載波調制———OFDM ………………………………………… 009
  2. 4  多天線通信 …………………………………………………………… 010
    2. 4. 1  單載波調制 ……………………………………………………… 010
    2. 4. 2  多載波調制———MIMO - OFDM ……………………………… 012
  2. 5  多用戶通信 …………………………………………………………… 013
  2. 6  目標和系統(tǒng)假設 ……………………………………………………… 015
第3 章  估計理論和蒙特卡羅技術 …………………………………… 017
  3. 1  概述 …………………………………………………………………… 017
  3. 2  貝葉斯估計 …………………………………………………………… 017
    3. 2. 1  問題描述 ………………………………………………………… 018
    3. 2. 2  連續(xù)變量的估計………………………………………………… 019
    3. 2. 3  離散變量的估計………………………………………………… 021
  3. 3  蒙特卡羅技術 ………………………………………………………… 022
    3. 3. 1  粒子化表示 ……………………………………………………… 023
    3. 3. 2  低維系統(tǒng)的采樣………………………………………………… 025
    3. 3. 3  高維系統(tǒng)的采樣………………………………………………… 028
  3. 4  本章要點 ……………………………………………………………… 030
第4 章  因子圖與和積算法 …………………………………………… 031
  4. 1  因子圖簡史 …………………………………………………………… 031
  4. 2  十分鐘因子圖之旅…………………………………………………… 034
    4. 2. 1  因子圖 …………………………………………………………… 034
    4. 2. 2  邊緣函數與和積算法…………………………………………… 035
  4. 3  圖論、因子和因子圖 ………………………………………………… 038
    4. 3. 1  圖論基礎 ………………………………………………………… 038
    4. 3. 2  函數 因式分解和邊緣 ………………………………………… 040
    4. 3. 3  因子圖 …………………………………………………………… 042
  4. 4  邊緣與和積算法 ……………………………………………………… 046
    4. 4. 1  連通無環(huán)因式分解的邊緣函數 ……………………………… 046
    4. 4. 2  第一步 變量分割 ……………………………………………… 046
    4. 4. 3  第二步 因式分組 ……………………………………………… 048
    4. 4. 4  第三步 計算邊緣函數 ………………………………………… 049
    4. 4. 5  和積算法 ………………………………………………………… 053
  4. 5  標準因子圖 …………………………………………………………… 057
    4. 5. 1  起源 ……………………………………………………………… 057
    4. 5. 2  定義 ……………………………………………………………… 058
  4. 6  因子圖剖析 …………………………………………………………… 060
    4. 6. 1  選擇因子圖的原因……………………………………………… 060
    4. 6. 2  打開和關閉節(jié)點………………………………………………… 061
    4. 6. 3  計算聯(lián)合邊緣函數……………………………………………… 062
    4. 6. 4  復雜度分析 ……………………………………………………… 062
    4. 6. 5  連續(xù)變量的處理方法…………………………………………… 063
    4. 6. 6  不連通和有環(huán)分解……………………………………………… 063
  4. 7  求和運算與求積運算………………………………………………… 065
    4. 7. 1  概述 ……………………………………………………………… 065
    4. 7. 2  最大和算法 ……………………………………………………… 066
  4. 8  本章要點 ……………………………………………………………… 067
第5 章  基于因子圖的統(tǒng)計推斷 ……………………………………… 069
  5. 1  概述 …………………………………………………………………… 069
  5. 2  一般性表述 …………………………………………………………… 070
    5. 2. 1  統(tǒng)計推斷的五大問題…………………………………………… 070
    5. 2. 2  打開節(jié)點 ………………………………………………………… 070
    5. 2. 3  因子圖上的推斷………………………………………………… 071
    5. 2. 4  示例 ……………………………………………………………… 073
  5. 3  消息及其表示 ………………………………………………………… 077
    5. 3. 1  消息縮放 ………………………………………………………… 078
    5. 3. 2  分布形式的消息………………………………………………… 080
    5. 3. 3  離散變量的消息表示…………………………………………… 081
    5. 3. 4  連續(xù)變量的消息表示…………………………………………… 085
  5. 4  循環(huán)推斷 ……………………………………………………………… 090
  5. 5  本章要點 ……………………………………………………………… 094
第6 章  狀態(tài)空間模型 …………………………………………………… 095
  6. 1  概述 …………………………………………………………………… 095
  6. 2  狀態(tài)空間模型 ………………………………………………………… 096
    6. 2. 1  定義 ……………………………………………………………… 096
    6. 2. 3  狀態(tài)空間模型下的和積算法…………………………………… 098
    6. 2. 4  三類狀態(tài)空間模型……………………………………………… 101
  6. 3  隱馬爾可夫模型 ……………………………………………………… 102
    6. 3. 1  概述 ……………………………………………………………… 102
    6. 3. 2  邊緣后驗分布計算……………………………………………… 102
    6. 3. 3  似然函數計算…………………………………………………… 104
    6. 3. 4  聯(lián)合后驗分布的眾數計算……………………………………… 104
    6. 3. 5  小結 ……………………………………………………………… 105
  6. 4  線性高斯模型 ………………………………………………………… 106
    6. 4. 1  概述 ……………………………………………………………… 106
    6. 4. 2  求解邊緣后驗分布……………………………………………… 108
    6. 4. 3  求解模型的似然………………………………………………… 114
    6. 4. 4  求解聯(lián)合后驗分布的眾數……………………………………… 114
    6. 4. 5  小結 ……………………………………………………………… 115
  6. 5  狀態(tài)空間模型的近似推斷…………………………………………… 115
    6. 5. 1  概述 ……………………………………………………………… 115
    6. 5. 2  邊緣后驗分布的計算…………………………………………… 116
    6. 5. 3  似然函數的計算………………………………………………… 119
    6. 5. 4  小結 ……………………………………………………………… 120
  6. 6  本章要點 ……………………………………………………………… 120
第7 章  數字通信中的因子圖 ………………………………………… 121
  7. 1  概述 …………………………………………………………………… 121
  7. 2  總體原理 ……………………………………………………………… 122
    7. 2. 1  數字接收機的推斷問題………………………………………… 122
    7. 2. 2  因子圖 …………………………………………………………… 123
  7. 3  打開節(jié)點 ……………………………………………………………… 123
    7. 3. 1  原理 ……………………………………………………………… 123
    7. 3. 2  打開先驗節(jié)點…………………………………………………… 124
    7. 3. 3  打開似然節(jié)點…………………………………………………… 124
  7. 4  本章要點 ……………………………………………………………… 126
第8 章  譯碼 ……………………………………………………………… 127
  8. 1  概述 …………………………………………………………………… 127
  8. 2  目標 …………………………………………………………………… 128
  8. 3  分組碼 ………………………………………………………………… 129
    8. 3. 1  基本概念 ………………………………………………………… 129
    8. 3. 2  兩種編碼 ………………………………………………………… 129
    8. 3. 3  編碼與因子圖…………………………………………………… 131
    8. 3. 4  打孔 ……………………………………………………………… 132
  8. 4  重復累積碼 …………………………………………………………… 133
    8. 4. 1  描述 ……………………………………………………………… 133
    8. 4. 2  因子圖 …………………………………………………………… 134
    8. 4. 3  基本組件 ………………………………………………………… 136
    8. 4. 4  重復累積碼的譯碼……………………………………………… 137
  8. 5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142
    8. 5. 1  描述 ……………………………………………………………… 142
    8. 5. 2  因子圖 …………………………………………………………… 143
    8. 5. 3  基本組件 ………………………………………………………… 144
    8. 5. 4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的譯碼……………………………………… 146
  8. 6  卷積碼 ………………………………………………………………… 148
    8. 6. 1  描述 ……………………………………………………………… 148
    8. 6. 2  因子圖 …………………………………………………………… 150
    8. 6. 3  基本組件 ………………………………………………………… 151
    8. 6. 4  卷積碼的譯碼…………………………………………………… 153
    8. 6. 5  序列檢測 ………………………………………………………… 154
  8. 7  Turbo 碼 ……………………………………………………………… 155
    8. 7. 1  描述 ……………………………………………………………… 155
    8. 7. 2  因子圖 …………………………………………………………… 156
    8. 7. 3  Turbo 碼的譯碼 ………………………………………………… 157
  8. 8  性能闡述 ……………………………………………………………… 159
  8. 9  本章要點 ……………………………………………………………… 160
第9 章  解映射 …………………………………………………………… 162
  9. 1  概述 …………………………………………………………………… 162
  9. 2  目標 …………………………………………………………………… 163
  9. 3  比特交織編碼調制…………………………………………………… 163
    9. 3. 1  原理 ……………………………………………………………… 163
    9. 3. 2  因子圖 …………………………………………………………… 164
    9. 3. 3  基本組件 ………………………………………………………… 164
    9. 3. 4  解映射算法 ……………………………………………………… 166
    9. 3. 5  與譯碼節(jié)點的交互……………………………………………… 166
  9. 4  網格編碼調制 ………………………………………………………… 167
    9. 4. 1  描述 ……………………………………………………………… 167
    9. 4. 2  因子圖 …………………………………………………………… 167
    9. 4. 3  解映射算法 ……………………………………………………… 168
    9. 4. 4  序列檢測 ………………………………………………………… 168
  9. 5  性能闡述 ……………………………………………………………… 169
  9. 6  本章要點 ……………………………………………………………… 170
第10 章  均衡 總體概述………………………………………………… 171
  10. 1  概述 ………………………………………………………………… 171
  10. 2  問題描述 …………………………………………………………… 172
  10. 3  均衡算法 …………………………………………………………… 173
    10. 3. 1  概述 …………………………………………………………… 173
    10. 3. 2  和積算法均衡器 ……………………………………………… 174
    10. 3. 3  結構化均衡器 ………………………………………………… 175
    10. 3. 4  狀態(tài)空間模型均衡器 ………………………………………… 176
    10. 3. 5  滑動窗均衡器 ………………………………………………… 177
    10. 3. 6  蒙特卡羅均衡器 ……………………………………………… 180
    10. 3. 7  高斯/最小均方誤差均衡器…………………………………… 182
  10. 4  與解映射和解碼節(jié)點的交互 ……………………………………… 185
  10. 5  性能闡述 …………………………………………………………… 186
  10. 6  本章要點 …………………………………………………………… 187
第11 章  均衡 單用戶單天線通信 …………………………………… 188
  11. 1  概述 ………………………………………………………………… 188
  11. 2  單載波調制 ………………………………………………………… 190
    11. 2. 1  接收信號波形 ………………………………………………… 190
    11. 2. 2  匹配濾波接收機 ……………………………………………… 190
    11. 2. 3  白化匹配濾波接收機 ………………………………………… 192
    11. 2. 4  過采樣接收機 ………………………………………………… 193
  11. 3  多載波調制 ………………………………………………………… 194
    11. 3. 1  接收信號波形 ………………………………………………… 194
    11. 3. 2  OFDM 接收機 ………………………………………………… 194
  11. 4  本章要點 …………………………………………………………… 197
第12 章  均衡 多天線通信 …………………………………………… 198
  12. 1  概述 ………………………………………………………………… 198
  12. 2  單載波調制 ………………………………………………………… 199
    12. 2. 1  接收信號波形 ………………………………………………… 199
    12. 2. 2  頻率平坦信道下的接收機 …………………………………… 200
    12. 2. 3  頻率選擇性信道下的接收機 ………………………………… 202
  12. 3  多載波調制 ………………………………………………………… 203
    12. 3. 1  接收信號波形 ………………………………………………… 203
    12. 3. 2  MIMO-OFDM 接收機 ………………………………………… 204
  12. 4  本章要點 …………………………………………………………… 206
第13 章  均衡 多用戶通信 …………………………………………… 207
  13. 1  概述 ………………………………………………………………… 207
  13. 2  直接序列碼分多址 ………………………………………………… 208
    13. 2. 1  接收信號波形 ………………………………………………… 208
    13. 2. 2  同步傳輸下的接收機 ………………………………………… 209
    13. 2. 3  異步傳輸下的接收機 ………………………………………… 211
  13. 3  正交頻分多址 ……………………………………………………… 213
    13. 3. 1  接收信號波形 ………………………………………………… 214
第14 章  同步和信道估計 ……………………………………………… 216
  14. 1  概述 ………………………………………………………………… 216
  14. 2  信道估計 同步和因子圖…………………………………………… 217
    14. 2. 1  傳統(tǒng)方法 ……………………………………………………… 217
    14. 2. 2  因子圖方法 …………………………………………………… 217
  14. 3  示例 ………………………………………………………………… 218
  14. 4  本章要點
附錄
  附錄1  重要的矩陣類型
  附錄2  隨機變量和分布
  附錄3  信號表示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