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詩人菲爾多西生于波斯東方霍拉桑地區(qū)名城圖斯的巴惹村,家庭屬貴族階層,他青年時期還有相當多的財產。他早年受過良好教育。有些資料說明菲爾多西掌握當時具有重要作用的阿拉伯語及巴列維語。菲爾多西(他的全名是:阿卜爾·卡賽姆·曼蘇爾·本·哈桑本·沙拉夫沙赫)生活的年代,在“舒畢思潮”的影響下,波斯人抵制阿拉伯語,堅持以本民族通用語巴列維語(即中古波斯語)寫作,宣傳波斯的悠久歷史及古代文明。詩人正是在這種愛國主義的浪潮中,以新興的波斯語,撰寫這部充滿古代神話傳說、勇士故事及歷史故事的不朽的史詩的。菲爾多西開始創(chuàng)作《列王紀》時,他的家鄉(xiāng)圖斯還在薩曼王朝統(tǒng)治之下,但寫完此書時,霍拉桑已經易主,成了伽色尼王朝國王瑪赫穆德的版圖了。詩人把史詩獻給這位國王,不但未獲封賞,反而受到迫害及追捕,不得不到處流亡。他晚年在顛沛流離中生活。逝世后,由于圖斯宗教首領的反對,遺體竟不能葬到公墓,只得埋在自家后院。一九三四年伊朗政府為詩人建造了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