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分為四章。導論部分主要是提出研究問題,明確界定了本書涉及的兩個核心概念:知識和話語,并對話語建構機制進行了梳理。然后,對國內外學術界能源話語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在把握學術界對該問題研究狀況的基礎上,提出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和研究難點,并確立了“知識-話語”互動的研究路徑,為隨后的分析打下了基礎。第一章從哲學、語言學、社會學和國際政治理論不同學科的視角對知識-話語的關系進行了梳理,為本書的理論建構打下學理基礎。第二章在綜合不同學科對知識-話語關系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知識生產-話語建構”的理論分野,繼而創(chuàng)建了“知識競爭-話語建構”的分析模式。第三章重點從石油峰值論的“知識競爭-話語建構”案例研究中,以歷史為鑒,論證能源領域“知識競爭-話語建構”分析框架的有效性。第四章著重研究當前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知識競爭-話語建構”。能源轉型相比于石油峰值而言是全球范圍內能源體系的變革,能源體系的變革意味著國際體系的重大變化。不同發(fā)展階段下、擁有不同自然稟賦的國家都在能源大轉型中進行著話語實踐。在知識生產方面,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走在了前列。國際能源組織、跨國公司成為全球能源實踐網絡中塑造能源未來的重要力量。在尚不確定的能源未來圖景中,科學話語與政治話語的深度融合是基本現(xiàn)實,知識競爭成為政治博弈的隱形框架。本章在概括當前能源轉型話語格局和主要知識生產主體的基礎上,擇取中國、美國為主要考察對象,分析了從美國“能源獨立”的話語傳統(tǒng)到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的能源戰(zhàn)略以及作為解決方案的“頁巖氣革命”的科學話語與政治話語融合的歷程。結論部分回顧了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并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