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服務與社會為專題,共收錄相關文章9篇。其中“無國界設計:現實與成效”、“門外設計師:實現適宜變革的草根創(chuàng)新”兩篇文章探討了發(fā)展中世界背景下專業(yè)設計的作用和局限性;“發(fā)現和擴充設計論點的修辭工具”、“小太陽:藝術及設計物件的指示性框架”兩篇文章探討了設計和社會維度;“非營利性組織內部的設計能力開發(fā)”、“超越功能能可供性:消解設計學與認知科學之間的類化差異”兩篇文章在綜述已有設計概念框架的基礎上,又對框架提出了修正建議;“關于(經濟)金字塔底設計范圍的構想”一文指出,世界上還有大量人口,他們每人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金,這是一個需求未得到可持續(xù)滿足的群體,因此需要社會更多關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智利:衛(wèi)星跟蹤站技術和品牌推廣”一文,通過考古學透鏡,研究在智利發(fā)現的前美國衛(wèi)星跟蹤站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標志,從而提出了符號的寓意問題;“可變可移動:繪制巴納拉斯玩具制造商的地圖”一文探討印度瓦拉納西的巴納拉斯玩具制造商的反思性實踐,這為自組織設計和系統(tǒng)的研究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