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代學者、書法家顧隨(1897-1960)在1942至1960年間寫給弟子周汝昌(1918-2012)的書信集,共126通(另附致他人信兩通)。顧隨,字羨季,筆名苦水,別號駝庵,河北清河人,曾執(zhí)教于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天津師范學院等高校,精研詩詞、書法、佛學。他曾在信中對友人說:“有周玉言者,燕大外文系畢業(yè),于中文亦極有根柢,詩詞散文俱好,是我得意學生。”(1952年8月28日致盧季韶書)著名紅學家周汝昌(1918-2012)則不無自豪地稱:“我是與先生‘通訊受業(yè)’歷史久的一個特例。”(《懷念先師顧隨先生——在顧隨先生逝世30周年紀念會上的報告》顧隨與弟子周汝昌的通信始自1942年初燕京大學封校之后,一直持續(xù)至1960年顧隨去世之前,書信中保存了大量學術討論、詩詞唱和的內容,在古典文學研究、現代學術史研究以及現代學人日常生活研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這些書信起初更多是師弟子間生活、內心的傾吐、詩詞的唱和與探討,但從五十年代初開始,兩人的交流“忽然進入了一個奇跡般的發(fā)展階段”,周汝昌說:“此階段中,先生因書札往還生出的許多討論主題,引發(fā)了先生的興致,其多年的積學覃思之未宣者,卻以此際的興會與靈感所至,給我的信札竟然多次‘變成’了整篇的論學研文說藝的長篇論文……”每當談及老師和他這段特殊的文字緣,周汝昌都會對這批彌足珍貴的學術和文化財富大加嘆賞。書信原件長期保存于周汝昌家,直到2002年開始,才陸續(xù)整理披露于世。2010年,顧之京、趙林濤整理校注的《顧隨致周汝昌書》出版,后收入《顧隨全集》(2014年初版,2017年修訂版)。其后,周家又發(fā)現顧隨致周汝昌手札近三十通,兩萬馀字?!额欕S致周汝昌書信集》除了增補上述新發(fā)現的未刊書信之外,對舊版文字釋讀與編年上的訛誤進行了校訂,并進一步對書信中的一些內容作了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