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000年前,古希臘人向東穿越地中海,登陸亞洲大陸的西端。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有兩條大河奔流其間,它們結伴并行,一路流向東南方的波斯灣。希臘人還發(fā)現,同埃及的尼羅河一樣,這兩條河流也是定期泛濫,時漲時落,但同其他地區(qū)的河水泛濫造成災害不一樣,這里的河水泛濫帶來的是更多的肥沃的沖積層土壤,這樣就形成了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當時的人們并不需要花費多少勞力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從此,這兩條河流就在希臘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這里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其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而這兩條河流,便是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歷史上,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夾泥沙而下,注入萬傾碧波的波斯灣。河流兩岸,農業(yè)發(fā)達,商業(yè)興旺,人煙稠密,成為人類文明的早發(fā)源地之一。千百年來,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就像兩條生命之藤,伸展在荒涼干旱和沙漠地區(qū),合力塑造了肥沃的沖積平原,共同孕育了人類歷*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由于兩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從西北伸向東南,狀似新月,故又被稱為“新月沃土”。而在舊約《圣經》中,這里甚至被視為“天堂”。作為人類古老的文明搖籃之一,兩河流域曾有著輝煌的歷史,這里曾先后涌現出著名的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其中巴比倫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典范,而古巴比倫王國與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構成了人們所說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早在公元前5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他們在交流中逐漸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對它加——楔形文字。大約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又締造了舉世聞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園。公元7世紀時,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出現,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達又成為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膾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同樣從這里走向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