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報告(2019)

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報告(2019)

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報告(2019)

定 價:¥78.00

作 者: 胡健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665957 出版時間: 2021-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報告(2019)》是依托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一帶一路’大數(shù)據(jù)和絲路經濟社會評價系統(tǒng)研究”所編制的年度報告。本報告的編制始終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的“均衡、開放、包容、共同發(fā)展”的新理念為理論依據(jù),選取“一帶一路”國家中的71個國家為樣本,從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競爭力、及開放度三個維度出發(fā),構建了包含8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和57個三級指標組成的“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世界銀行WDI等八個權威數(shù)據(jù)庫和國家統(tǒng)計局編寫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統(tǒng)計資料》公布的權威數(shù)據(jù),運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因素指標的權重確定及評價指數(shù)進行設計,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社會綜合發(fā)展及單項發(fā)展水平的排序和分類,同時對71國2019年度和2018年度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進行了比較;后從地區(qū)角度對71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做了簡單評述。

作者簡介

  胡健,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現(xiàn)任西安財經大學教授,西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部能源經濟與區(qū)域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義 4
1.2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研究思路 6
1.2.3 研究內容 8
1.3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 10
1.3.1 創(chuàng)新點 10
1.3.2 不足之處 10
 
2 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重要概念的界定 11
2.1.1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劃分,城鎮(zhèn)人口、鄉(xiāng)村人口與外出農民工 11
2.1.2 農村勞動力與農業(yè)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勞動力流動與勞動力轉移 12
2.1.3農戶、農戶收入、農戶家庭收入變動和農戶間收入差距 14
2.2 農戶家庭收入變動的度量 16
2.2.1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shù) 16
2.2.2 泰爾熵標準 20
2.2.3 勞動收入份額 21
2.2.4 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 22
2.3 國外經典理論及模型 22
2.3.1 新古典經濟理論 22
2.3.2 新勞動力遷移經濟學理論 29
2.3.3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34
2.3.4其他關于流動與農戶收入關系研究的理論 36
2.4國內文獻綜述 38
2.4.1從城鄉(xiāng)收入差異變動的角度對農村勞動力鄉(xiāng)—城流動進行
研究 39
2.4.2從流動勞動力自身特征及社會網絡對流動與收入的關系
進行研究 40
2.4.3關于農村勞動力流動效應的研究 41
2.5 對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文獻的簡要評論 42
 
3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相關問題分析
3.1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宏觀影響因素與流動階段劃分 44
3.1.1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宏觀影響因素 44
3.1.2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階段劃分 47
3.2 農村勞動力流動的職業(yè)選擇——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分析 51
3.2.1 引言 51
3.2.2 數(shù)據(jù)說明、變量說明與統(tǒng)計性描述 54
3.2.3 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 58
3.2.4 小結與啟示 63
3.3對農村有待流動勞動力的測算及對“民工荒”悖論的解釋 64
3.3.1 問題的提出 64
3.3.2 新古典模型測算的理論框架構建 66
3.3.3 農村有待轉移勞動力的實證測算 70
3.3.4 小結與啟示 74
 
4 我國農戶家庭收入水平、結構及收入流動性事實
4.1農戶家庭收入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 77
4.1.1農戶家庭收入水平變動階段劃分 77
4.1.2農戶家庭收入差距態(tài)勢 80
4.1.3農戶家庭收入水平的影響因素 91
4.2農戶家庭收入結構分析 92
4.2.1 農戶家庭人均收入結構演變 93
4.2.2 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結構變動的經濟動因和政策動因 96
4.2.3 小結與啟示 100
4.3農戶家庭收入流動性分析 101
4.3.1 問題的提出 101
4.3.2 數(shù)據(jù)說明與研究方法 103
4.3.3 收入流動性的實證分析 108
4.3.4 小結與啟示 115
 
5農村勞動力流動與農戶家庭收入變動的實證分析
5.1農村勞動力非農活動與農戶家庭收入協(xié)整分析 117
5.1.1 引 言 117
5.1.2 變量選取、數(shù)據(jù)說明與研究方法 119
5.1.3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122
5.1.4 小結與啟示 127
5.2工作轉換對農村勞動力收入的影響 128
5.2.1 引言與相關文獻綜述 128
5.2.2 分析思路、變量設定及數(shù)據(jù)說明 130
5.2.3 模型設定 136
5.2.4實證結果分析 137
5.2.5 小結與啟示 143
5.3 非農活動對農戶家庭收入差距的影響 145
5.3.1 引 言 145
5.3.2 數(shù)據(jù)、變量說明、研究思路 147
5.3.3 模型設定 151
5.3.4 實證結果分析 154
5.3.5 小結與啟示 160
6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研究結論 161
6.2 主要政策啟示 163
6.3 研究展望 165
 
參考文獻/ 167
術語索引/ 188
后 記/ 190
 
1 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義 4
1.2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研究思路 6
1.2.3 研究內容 8
1.3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 10
1.3.1 創(chuàng)新點 10
1.3.2 不足之處 10
 
2 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重要概念的界定 11
2.1.1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劃分,城鎮(zhèn)人口、鄉(xiāng)村人口與外出農民工 11
2.1.2 農村勞動力與農業(yè)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勞動力流動與勞動力轉移 12
2.1.3農戶、農戶收入、農戶家庭收入變動和農戶間收入差距 14
2.2 農戶家庭收入變動的度量 16
2.2.1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shù) 16
2.2.2 泰爾熵標準 20
2.2.3 勞動收入份額 21
2.2.4 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 22
2.3 國外經典理論及模型 22
2.3.1 新古典經濟理論 22
2.3.2 新勞動力遷移經濟學理論 29
2.3.3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34
2.3.4其他關于流動與農戶收入關系研究的理論 36
2.4國內文獻綜述 38
2.4.1從城鄉(xiāng)收入差異變動的角度對農村勞動力鄉(xiāng)—城流動進行
研究 39
2.4.2從流動勞動力自身特征及社會網絡對流動與收入的關系
進行研究 40
2.4.3關于農村勞動力流動效應的研究 41
2.5 對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文獻的簡要評論 42
 
3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相關問題分析
3.1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宏觀影響因素與流動階段劃分 44
3.1.1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宏觀影響因素 44
3.1.2 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階段劃分 47
3.2 農村勞動力流動的職業(yè)選擇——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分析 51
3.2.1 引言 51
3.2.2 數(shù)據(jù)說明、變量說明與統(tǒng)計性描述 54
3.2.3 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 58
3.2.4 小結與啟示 63
3.3對農村有待流動勞動力的測算及對“民工荒”悖論的解釋 64
3.3.1 問題的提出 64
3.3.2 新古典模型測算的理論框架構建 66
3.3.3 農村有待轉移勞動力的實證測算 70
3.3.4 小結與啟示 74
 
4 我國農戶家庭收入水平、結構及收入流動性事實
4.1農戶家庭收入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 77
4.1.1農戶家庭收入水平變動階段劃分 77
4.1.2農戶家庭收入差距態(tài)勢 80
4.1.3農戶家庭收入水平的影響因素 91
4.2農戶家庭收入結構分析 92
4.2.1 農戶家庭人均收入結構演變 93
4.2.2 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結構變動的經濟動因和政策動因 96
4.2.3 小結與啟示 100
4.3農戶家庭收入流動性分析 101
4.3.1 問題的提出 101
4.3.2 數(shù)據(jù)說明與研究方法 103
4.3.3 收入流動性的實證分析 108
4.3.4 小結與啟示 115
 
5農村勞動力流動與農戶家庭收入變動的實證分析
5.1農村勞動力非農活動與農戶家庭收入協(xié)整分析 117
5.1.1 引 言 117
5.1.2 變量選取、數(shù)據(jù)說明與研究方法 119
5.1.3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122
5.1.4 小結與啟示 127
5.2工作轉換對農村勞動力收入的影響 128
5.2.1 引言與相關文獻綜述 128
5.2.2 分析思路、變量設定及數(shù)據(jù)說明 130
5.2.3 模型設定 136
5.2.4實證結果分析 137
5.2.5 小結與啟示 143
5.3 非農活動對農戶家庭收入差距的影響 145
5.3.1 引 言 145
5.3.2 數(shù)據(jù)、變量說明、研究思路 147
5.3.3 模型設定 151
5.3.4 實證結果分析 154
5.3.5 小結與啟示 160
6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研究結論 161
6.2 主要政策啟示 163
6.3 研究展望 165
 
參考文獻/ 167
術語索引/ 188
后 記/ 1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