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此次??币晕慕蜷w本為底本,校以文淵閣本和武英殿本。個別詩歌參考了薛瑞兆先生新校訂的《中州集》。??痹瓌t:異體字徑改,不出校。個別異體字不改,在注釋中做具體說明。通假字各本同者,不改,不出校;各本不同者,據(jù)某本改為本字,出校。避諱字,如“玄”“弘”等,改為本字,出校?!蹲拒幖犯靼姹菊南麻g有小字注釋,或為王寂自注,或為四庫館臣補注,一并錄于校記,各本有異者,加按語以說明。王寂作詩多用事典,遍及經、史、子、集,乃至道、釋、稗史、傳奇等,對此在注釋中力求勾稽事典來源及原意,以備參考。詩詞用古人成句處,在注中為之發(fā)明,以備諮詢。詩文中涉金代地理、人物及作品等創(chuàng)作背景處,據(jù)現(xiàn)有資料盡力注出。惜金源文獻缺失較多,可資佐證者少,所注不免于缺漏,則更俟后來之高明者。與王寂有關的其他資料,包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州集》王寂小傳、《遼東行部志》、《鴨江行部志》,作為附錄置于書后,供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