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呈示批評的紋路
學院批評的理論建構——陳曉明文學批評論
陳曉明文學批評的學理自覺——以《無法終結的現代性》為例
以反思精神建構新時期文學史——吳義勤文學批評論
重建文學整體性的嘗試——謝有順文學批評論
豐沛的詩情——論孫郁的文學研究與批評
文學批評的人文魅性——施戰(zhàn)軍文學批評論
文學與人心的互證——莊偉杰文學批評論
窮根究源的理論尋繹——論劉大先的文學批評
在理論探源的道路上堅執(zhí)前行——論牛學智的文學批評研究
生命智性的詩情表達——張曉琴文學批評論
追尋詩意的靈見——何英文學批評論
執(zhí)杖前行的尋路人——周明全文學批評論
真誠者的言說——岳雯文學批評論
作品背后的“人”是關注的重心——評何向陽《似你所見》
民族和性別雙重意識的深入掘進——評《文化身份的建構與書寫》
直面時代困境的理論發(fā)聲——評《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學景觀》
第二輯 探詢詩歌的心靈
抒情性:百年新詩的主流特質
論新時期少數民族詩歌的美學特質——以彝族現代漢語詩歌為例
棲息于歷史和故園的生命巢穴——論當代彝族女性詩歌的生態(tài)精神
噙滿淚水的歌詠——論吉狄馬加詩歌的憂患意識
“江河之水是我故鄉(xiāng)的血液”——論倮伍拉且的詩歌
詩歌生態(tài)美學的理論呈現——評《倮伍拉且詩歌創(chuàng)作的生態(tài)美學》
追趕太陽的白樺
重建和諧家園的生態(tài)倫理——論柏葉詩歌的生態(tài)意識
朝向故鄉(xiāng)的精神扎根——論阿蘇越爾長詩《陽光山脈》
面向靈魂的省思——評沙馬詩集《惶惑與祈禱》
扎根高原的心靈吟唱——評何永飛詩集《穿過一小塊人間》
在生活與自然之美中發(fā)現詩意——讀張遠倫詩集《白壁》
詞物相契:李昀璐詩歌的抒情美學
尋找詩人之心
第三輯 觸摸小說的肌理
重返根性的文學書寫
與現實劈面相迎——韓永明小說論
以語言之刃刻寫世道人心——吳劉維小說論
雕鏤時代的心靈——甫躍輝小說論
精心雕鑿的藝術構型——論潘紹東的小說
歷史幽靈與人性黑洞——從《金縷曲》看段愛松小說的先鋒精神
秦嶺大地的精靈——論《帶燈》
悲愴而激越的歷史足音——評《鹿銜草》
審美情懷的堅守與超越——秦錦屏小說論
直面鄉(xiāng)土的困境與出路——讀羅家柱小說
歷史激流中奮進的民族史詩——評長篇歷史小說《阿莫沙蒂》
劍掃煙塵——評長篇歷史小說《鳳舞花溪》
動物視域觀照下的佤山文明史——評《木鼓敲響的日子》
面向民族文化的尋根之旅——評英布草心《歸山圖》
展示草原文學的另一種面向——評索南才讓《巡山隊》
切入社會困境的真情書寫——讀呂翼中篇小說《主動失蹤》
掙不脫的江湖“套路”——評張弛小說《人在江湖》
青年小說家四題
第四輯 追逼散文的游蹤
扎向南高原的文學之根——楊楊創(chuàng)作論
響徹西部高原的大音——讀紅柯散文
高天厚土——史小溪散文論
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的成長心跡——秦羽墨散文創(chuàng)作論
隨物賦形的情感訴說——論黃曉萍散文
鄉(xiāng)土中國的心靈密碼——瀆向迅的散文
多重呈現與理性反思——評蔡家園《松垮紀事》
情灑三迪文譜春秋——讀《龔自知傳》
大地秘密的勘探者
以文學探測生命的極致
苦難書寫的篇章——評劉志成《裸袒的渴意》
文學批評要“及物”——我的批評觀(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