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從世界及比較史的視角讀魏斐德文集(艾森斯塔特)
開篇 遠航
章 中國與世界
引言/艾森斯塔特
1.世界歷史背景下的中國
2.中國與17 世紀世界的危機
3.革命和世界主義
4.小議列文森的官僚體系—君主對立關系主題的發(fā)展
第二章 明清時期
引言/史景遷
5.明清過渡期——1644年的大順政權
6.明清更替: 17世紀的危機抑或軸心突破
7.17世紀的浪漫派、節(jié)義派與殉道派
8.自主的代價:知識分子與明清政治
9.中國明清朝代公共領域的界限
10.盛清:1683—1839
第三章 晚清與近代中國
引言/曾小萍
11.廣州貿易和鴉片戰(zhàn)爭
12.中華帝國晚期的地方治理之演進
13.清征服江南時期的地方觀念和忠君思想——江陰悲劇
14.廣東的秘密會社
第四章 民國時期的上海
引言/熊月之 馬軍
15.抗戰(zhàn)時期的政治恐怖主義
16.漢奸——戰(zhàn)時上海的通敵與鋤奸活動
17.戰(zhàn)時上海的走私
18.美國警察顧問與中國國民黨特工(1930—1937)
19.關于南京政府的修正觀念——儒家法西斯主義
第五章 關于中國史學
引言/周錫瑞
20.反思清朝: 西方關于帝國晚期研究中未解決的問題
21.關于中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22.跨國界的比較性研究
23.中國歷史檔案新近解密
24.關于中國檔案和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第六章 國家與現(xiàn)代化
引言/傅高義
25.歷史變化的模式:1839—1989年中國的國家與社會
26.朱瑞對澳門的占領與中國對近代早期帝國主義的回應
27.關于認同與國家形成的反思
第七章 民族與革命
引言/裴宜理
28.清末與近代中國的市民社會
29.現(xiàn)代中國文化的民族性探尋
結篇 講述中國歷史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