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在這一輯的,是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間舉辦的八場“復旦文史講堂”的全紀錄。類似于之前所出版的各輯,看上去主題相當分散,涉及史學、文學、哲學、宗教等領域,關注的話題也極為豐富。這容易理解,畢竟接受邀請擔綱講座的學者,來自不同的國度,各有專長。不過,這些演講所涉及的主題,盡管各不相同,但都在向青年學人示范著“由今溯古”的研究視野。確立新的研究視野,往往成為推進學術成長的關鍵。如同樣關注全球史的問題,各自的視野就頗有差異。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羽田正教授談及新的世界史的構想,闡明對世界史的認識可以有多種角度,“把世界看成一個”可以作為出發(fā)點。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鐘鳴旦教授,則揭示了“一個地方問題的全球化”,利用一些特殊文獻,探索中國聲音在禮儀之爭中的回響,尤其是相關知識是如何“生產、流通、交換”的。而吉開將人教授對于苗族史的研究,主要凸顯了“南方的視角”,并以此串聯(lián)起有關晚清以來學術、政治、文化種種復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