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有句名言: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山水田園,無疑是中國歷代文人心之所系,神之所往,并賴以寄托情懷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歸宿。清新雋永、生動活潑的田園詩,則是中國文壇非常能打動人心的天籟之音,是中華古典詩歌瑰寶中的瑰寶。以東晉陶淵明為開創(chuàng)者,以南北朝謝靈運,唐代王維、孟浩然,宋代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一系列詩人為后秀的田園詩代表,他們熱衷自然,親近山水,每每把細膩和飽含情感的筆觸,主動投向寧謐的山林,閑逸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和情感,借以表達對悠閑、恬淡生活的喜愛,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對自然風光的熱愛,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對自由精神的崇尚,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從而形成了中國千多年來獨具風韻、經久不衰的田園詩派,為廣大讀者所鐘愛和推崇。田園詩沖和淡遠,清新明麗,宛如一幅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散發(fā)出溫馨的泥土芬芳。詩人們通過任用靈心妙性,調動敏感的藝術觸角,巧妙地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構造出淡泊曠遠、空靈澄澈的意境,以此抒發(fā)詩人們超塵脫俗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從而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田園詩之所以千百年來能如此深入人心,并為歷代文人墨客們反復稱頌,細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田園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三種獨特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