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跨國銀行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世界資本融通的核心力量,在維護全球金融穩(wěn)定和實現全球資金融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當今社會,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遠遠滯后于國際商事實踐的發(fā)展,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改革理論研究明顯薄弱和不足。在此背景下,研究跨國銀行風險防范及其法制改革問題便成為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實務界和理論界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有鑒于此,本書嘗試以后危機時代跨國銀行風險問題為導向,在基礎理論部分,對跨國銀行風險問題的由來、風險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發(fā)展進行了追溯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跨國銀行風險防范的內涵、特點、意義及后危機時代跨國銀行風險的新型態(tài)勢。在實際操作層面,針對后危機時代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改革的具體制度設計與安排,本書從國際法和國內法兩個層面深刻剖析了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重點對跨國銀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兩個既存在劇烈沖突卻又難以消除的基本矛盾——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風險法律防范之間的矛盾、金融全球化與跨國銀行金融風險法律防范國別本土化之間的矛盾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思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改革的建議及具體對策;最后,聚焦我國自身情況,為我國積極、有效防范跨國銀行風險提出了具體建議。本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跨國銀行風險防范法制改革的研究,為進一步推動全球金融治理進程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