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出
1.1.2 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1.1.3 本書關鍵詞說明
1.2 文獻綜述
1.2.1 海外重要先秦儒學譯本簡介及述評
1.2.2 先秦儒學典籍翻譯研究述評
1.3 本書結構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
1.5 本章小結
2 先秦儒學思想要略及核心范疇
2.1 儒學思想的根源
2.1.1 巫覡時代——中國的原始宗教
2.1.2 殷商時期的祭祀
2.1.3 周代禮樂文化的形成
2.2 孔子及其《論語》
2.2.1 “六藝”:儒家思想的淵源
2.2.2 重建禮樂——孔子的使命
2.3 《論語》之后的先秦儒學經典
2.3.1 《中庸》:君子之道
2.3.2 《孟子》:仁心的發(fā)動
2.3.3 《大學》:修身的展開
2.3.4 《荀子》:禮義外化的構建
2.4 先秦儒學核心范疇體系
2.5 本章小結
3 可譯性與先秦儒學核心范疇的意義特征
3.1 先秦儒學范疇的可譯性維度
3.1.1 “確定語義”觀照下的可譯性
3.1.2 “差別產生意義”觀照下的可譯性
3.1.3 “語言世界觀”觀照下的可譯性
3.1.4 可譯性理論之于先秦典籍范疇意義探尋的啟示
3.2 先秦儒學核心范疇的意義特質
3.2.1 關聯(lián)性與情境性
3.2.2 多義性:典籍文本獨特的闡釋境遇
3.2.3 “觀”與先秦儒學思維方式
3.3 本章小結
4 先秦儒學核心范疇中英比析
4.1 “興”及其英譯
4.1.1 先秦儒學語境中的“興”
4.1.2 “興”的英譯分析
4.1.3 小結
4.2 “仁”及其英譯
4.2.1 先秦儒學語境中的“仁”
4.2.2 “仁”的英譯分析
4.2.3 小結
4.3 “義”及其英譯
4.3.1 先秦儒學語境中的“義”
……
5 先秦儒學核心范疇翻譯模式
6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