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目概況
1.1 項目來源
1.2 主要成果
第二章 文物修復前的基本信息及現(xiàn)狀
2.1 文物基本信息
2.1.1 元陜西都總管給付道士張志洞執(zhí)照(YL416)
2.1.2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付道人張來童執(zhí)照(YL417)
2.1.3 元皇帝圣旨普度戒牒(含封套)付長春宮李真人(Y1418)
2.1.4 元貴由皇帝福蔭丘神仙門人通云真人圣旨(YL419)
2.1.5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太平興國觀保付執(zhí)照模板[原名: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和尚道士達失鑾圣旨(劉志晏為
?!?](YL420)
2.1.6 宋金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卷)(YL421)
2.2 初步研究
2.2.1 行文特點
2.2.2 頒發(fā)機構和委保人
2 2 3給文目的
2.2.4 申誡承文者應遵守的事項
2.2.5 收執(zhí)者
2.2.6 落款
2.2.7 總結
2.3 價值評估(補充價值)
2.3.1 元陜西都總管給付道士張志洞執(zhí)照(YL416)
2.3.2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付道人張來童執(zhí)照(YL417)
2.3.3 元皇帝圣旨普度戒牒(含封套)付長春宮李真人(YL418)
2.3.4 元貴由皇帝福蔭丘神仙門人通云真人圣旨(YL419)
2.3.5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太平興國觀保付執(zhí)照模板[原名: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和尚道士達失鑾圣旨(劉志晏為?!?](YL420)
2.3.6 宋金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卷)(YL421)
2.4 文物保存現(xiàn)狀
2.4.1 文物保存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
2.4.2 文物保存現(xiàn)狀調查與評估
第三章 文物病害研究
3.1 文物病害調查
3.2 文物分析檢測
3.2.1 寫印色料溶解性檢測
3.2.2 顯微觀測
3.2.3 紅外光譜分析
3.2.4 掃描電鏡分析
3.2.5 能譜分析
3.2.6 紙張纖維分析
3.2.7 熒光分析
3.2.8 紅外照相分析
第四章 修復材料選擇及修復方法試驗
4.1 除塵試驗
4.2 污漬清洗試驗
4.3 膠粘劑試驗
4.4 固色用膠礬水配比試驗
4.5 油漬的清除實驗
4.6 霉?jié)n的清除實驗
4.7 修復用紙選擇
第五章 文物保護修復
5.1 保護修復的技術指標和原則
5.1.1 保護修復技術指標
5.1.2 保護修復原則
5.2 元陜西都總管給付道士張志洞執(zhí)照(YL416)保護修復實施
5.2.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2.2 操作步驟
5.3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付道人張來童執(zhí)照(YL417)保護修復實施
5.3.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3.2 操作步驟
5.4 元皇帝圣旨普度戒牒(含封套)付長春宮李真人(YL418)保護修復實施
5.4.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4.2 操作步驟
5.5 元貴由皇帝福蔭丘神仙門人通云真人圣旨(YL419)保護修復實施
5.5.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5.2 操作步驟
5.6 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太平興國觀保付執(zhí)照模板[原名:元行尚書省斷事官給和尚道士達失鑾圣旨(劉志晏為保(YL420)保護修復實施
5.6.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6.2 操作步驟
5.7 宋金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卷)(YL421)保護修復實施
5.7.1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5.7.2 本件文物保護修復問題分析
5.7.3 操作步驟
5.8 保護修復前后效果對比
5.8.1 保護修復前后數(shù)據對比
5.8.2 保護修復前后外觀效果對比
第六章 工作總結與建議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