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對象是泰國20世紀中葉著名的左翼學者和作家集·普米薩及其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當今泰國薩迪納制的真面目》。集·普米薩雖然年僅36歲就被泰國軍政府槍殺,但他不畏強權的反抗和理性批判,對社會正義的追求,對社會底層的同情理解,使他成為青年一代的精神代表,成了一個當時激進主義的理想符號;同時,他在研究上天賦過人,思想活躍,敢于挑戰(zhàn)學術權威,動搖了當時傳統(tǒng)史學的根基。本書作者雷諾爾斯既書寫了這段歷史,又對相關史學進行了批判,特別是對泰國社會形態(tài)爭議的批判。在談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權力的性質時,雷諾爾斯認為,歐洲和泰國前現代社會的比較表明,泰國的社會形態(tài)是“歷史的、偶然的和有時間限制的”。集·普米薩的未完之作,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當時的泰國社會制度進行分析,利用王家編年史材料、檔案等歷史證據支持他的分析,加上他對語言的卓越掌控能力,使其分析雄辯有力,令人信服。當然,這不是一部成熟的著作,也未最終完成,雖然只完成了對“社會經濟”部分的分析,但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通過對這部分分析,我們亦可一窺近代泰國社會“封建制”或“薩迪納制”的全貌,并在今天以后見之明來檢視其對今天泰國社會與政治的影響。本書對20世紀下葉的泰國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是當下研究泰國歷史不可忽略的一本“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