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巫鴻主持編著的“中國材質藝術”叢書第一輯。該叢書通過專題分析的方式,針對中國藝術中的各種材質,展示不同材料在中國美術史中的重要性,探索這些材料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別和思想上的含義。本輯涵蓋了中國美術史的全過程,從史前時代到當代藝術,分別聚焦于玉器、陶器、銅像、石雕、玻璃、瓷器以及當代中國藝術中的“材質藝術”潮流,并以精美的插圖和引人入勝的文字,開啟一個從“材質”角度研討中國藝術的小型系列。“中國材質藝術”是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巫鴻主持編著的一個全新系列。本叢書旨在引進“圖像”與“物件”之外的第三個研究和理解藝術品的角度,即以材料和質料為研究出發(fā)點的“物性”。 “材質藝術”是藝術研究和藝術批評中的一個新觀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藝術表現和表達中起到的關鍵作用,由此構成藝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長遠傳統(tǒng)和重要方面。“材質”一詞既指制作藝術品和建筑物的“材料”,也意味著不同材料在意識形態(tài)和審美層次上的“質量”。這個概念因此包含和聯(lián)結了物質和精神兩個維度,一方面引導我們探究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不同材料的選擇標準和使用方式,同時也促使我們探索這些材料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別和思想上的含義。沿循這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更加自覺地思考藝術創(chuàng)造與物質文化及技術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把中國美術中的諸多品種和特性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多元性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