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內容格外豐富的歷史,其間充滿了奇聞軼事、仿真陳述、古怪現象和真知灼見……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普朗克、羅素、惠特曼、蘭波、畢加索、勛伯格……這些今天如雷貫耳的名字,在一百多年前也曾經歷一切先驅所必然承受的來自舊世界與舊思維的質疑、誤解、嘲諷、冷漠甚至自我懷疑與否定。他們當中,有人在世時便已聲望日隆,也有人在寂寞中離世……對任何有興趣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段富于想象力的思想史的人來說,本書都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本書跨越了學科界限,涉及藝術、自然科學、文學、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以現代主義生成期各個領域代表人物的生平為脈絡,描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主義先驅的創(chuàng)造活動和智識突破,再現了世紀之交巴黎、維也納、圣路易斯和彼得堡等地的創(chuàng)新氛圍,展現了一段通俗而又生動的現代思想發(fā)展史,精彩地標示了現代主義的開端。本書曾入選《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優(yōu)秀讀物。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現代思想史系列·《當代學術棱鏡譯叢》自2000年以來,已譯介百余部域外學術佳作。復合光通過“棱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以“棱鏡”為名,意在通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叢書下設25個子系列,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理論、藝術理論、媒介研究等諸領域,囊括了眾多域外著名學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海登·懷特的《敘事的虛構性》、C. 賴特·米爾斯的《白領》、邁耶·夏皮羅的《繪畫中的世界觀》等,旨在通過譯介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