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苑拾遺”系列,書法精品補遺。在目前社內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選民國時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無出版的具有影響力的書法作品和范本,這些作品原跡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為讀者提供臨摹觀賞佳本?!稐钜蕦O書后漢書蔡邕傳》為其一種。楊沂孫(1813—1884),字子輿,號泳春、濠叟等,江蘇常熟人。清代晚期書法家、古文字學家。著有《文字說解問偽》《在昔篇》等,并有《說文部首》等多部字帖行世。清代中期,隨著古文字和碑學的發(fā)展,篆隸兩體又重新復出。楊沂孫打通小學和書法,取法鐘鼎銘文,創(chuàng)造出用筆峻利、結體方正、章法大氣的全新風格。楊沂孫是清代晚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古文字學家和足以比肩鄧石如的篆書大家,是清代篆書復興浪潮中守正出新的學者型書家,影響了清末民初的篆書發(fā)展,吳大澂、吳昌碩等都借鑒了他的寫法而發(fā)揚光大。本書為民國時期出版的《楊沂孫篆書法帖》。此作為楊氏于清光緒二年(1876)書寫的《后漢書•蔡邕傳》片斷,是其晚年小篆代表作。今重新編印出版,并依體例對圖版重作處理,尚希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