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及全書設計
篇 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
章 論分工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節(jié) 起因于職業(yè)本身性質的不均等
第二節(jié) 起因于歐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節(jié)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jié) 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jié)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物這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
順便談談前四世紀銀價的變動
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銀價值比例的變動
懷疑銀價仍在繼續(xù)跌落的根據
社會進步對三種原生產物的不同影響
類
第二類
第三類
關于銀價變動的結論
改良的進展對于制造品真實價格的影響
本章的結論
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
序論
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的一部門或作為維持國民資本的費用的貨幣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并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fā)展
章 論財富的自然的發(fā)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后農業(yè)在歐洲舊狀態(tài)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后都市的勃興與進步
第四章 都市商業(yè)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序論
章 商業(yè)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從外國輸入國內能生產的貨物
第三章 論對其貿易的差額被認為不利于我國的那些國家的各種貨物的輸入所加的異常限制
節(jié) 限使根據重商主義的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順便談談儲金銀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儲金銀行
第二節(jié) 根據其他原則,這種異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勵金
順便談談谷物貿易及谷物條例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節(jié)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jié)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jié) 美洲的發(fā)現,和經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通路的發(fā)現,對于歐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 關于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即政治經濟學中把土地生產物看作各國收入及財富的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學說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費用
節(jié) 論國防費
第二節(jié) 論司法經貫
第三節(jié)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關的費用
項 論便利社會商業(yè)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設施
便利一般商業(yè)的
便利特殊商業(yè)的
第二項 論青年教育設施的費用
第三項 論各種年齡人民的教育經費
第四節(jié) 論維持君主尊嚴的費用
本章的結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節(jié) 特別屬于君主或國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節(jié) 論賦稅
項 地租稅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賦稅
不與地租成比例而與土地生產物成比例的賦稅
房租稅
第二項 利潤稅即加在資本收入上的賦稅
特定營業(yè)利潤稅
項和第二項的附錄 加在土地、房屋、資財上的資本價值的稅
第三項 勞動工資稅
第四項 原打算無區(qū)別地加在各種收入上的稅
人頭稅
消費品稅
第三章 論公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