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村民理事會的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

村民理事會的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

村民理事會的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

定 價:¥79.00

作 者: 王中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704197 出版時間: 2022-09-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文獻梳理、實地調查、試點實驗、政策解讀和理論分析,運用微自治和組織社會學等理論,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微組織結構組成、微組織制度建設、微組織運作管理、微組織功能發(fā)揮”分析框架,對村民理事會的產生背景、演變脈絡、組織結構、性質特征、治理效能、發(fā)展障礙及其完善策略展開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并創(chuàng)新地把村民理事會分為名實型理事會、縱向型理事會、交叉型理事會、職能型理事會等不同類型。本書認為,村民理事會作為基層性、群眾性、協(xié)商性,溝通性,服務性、內生性、自治性微觀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村民委員會自治空間的不足,從而充分發(fā)揮了社會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微自治模式的優(yōu)勢,但是應該以開放的、系統(tǒng)的思維看待村民理事會在村民自治體系中的角色與功能,正確認識村民理事會與自治單元、治理成效和其他組織之間的關系,全面科學辯證地評價村民理事會的組織特點、自治優(yōu)勢和治理限度及其發(fā)展前景。

作者簡介

  王中華,1978年生,安徽岳西人。現(xiàn)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政治學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大學首批“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2011),安徽大學第二批“優(yōu)秀人才計劃”入選對象(2019)。教育背景: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2010)、武漢大學訪問學者(2011-2012)、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短期訪學(2015)。學術兼職:安徽省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政治學會理事。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鄉(xiāng)村治理、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研究??蒲谐晒褐鞒謬疑缈苹痦椖?項、省部級項目1項、廳級項目4項和地方政府橫向課題10多項。出版專著1部《當代中國律師政治參與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和參著6部,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人大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多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3篇。教研成果:主持省級教研項目1項、省級示范課程1門、校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3項。主要獲獎:安徽大學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二等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論文一等獎、安徽省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三等獎。

圖書目錄

章  緒論
  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自治單元
    (二)組織載體
    (三)村民理事會
  三  文獻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二)國外研究綜述
  四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  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
    (一)理論基礎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國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歷史回顧與演變邏輯
  一  中國古代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產生與演變
    (一)先秦時期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二)秦至隋唐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三)宋至明清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二  近代以來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產生與演變
    (一)清末時期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二)北洋政府時期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三)國民政府時期農村基層自治組織
  三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鄉(xiāng)(行政村)政權并存組織
    (二)人民公社化時期“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組織體系
  四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
    (一)以自然村為基礎的自生自發(fā)組織
    (二)以建制村為基礎的規(guī)范規(guī)制組織
    (三)建制村之下的內生外動的新組織
第三章  村民理事會的產生背景與發(fā)展歷程
  一  村民理事會產生的背景
    (一)經濟結構變化
    (二)政治民主發(fā)展
    (三)人口流動加快
    (四)居住空間重組
    (五)治理半徑擴大
  二  村民理事會的發(fā)展歷程
    (一)部分地區(qū)零星產生階段(1989-2006年)
    (二)局部地區(qū)試點和推廣階段(2006-2014年)
    (三)全國范圍內試點和推廣階段(2014年至今)
第四章  村民理事會的組織性質與組織類型
  一  村民理事會的組織性質
    (一)單元微自治組織
    (二)群眾自主性組織
    (三)議事協(xié)商性組織
    (四)上下溝通性組織
    (五)自我服務性組織
  二  村民理事會的組織類型
    (一)名實型理事會
    (二)縱向型理事會
    (三)交叉型理事會
    (四)職能型理事會
第五章  村民理事會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的實踐成效
  一  村民理事會的微組織結構組成
    (一)整合基層“五老”人員
    (二)實行民主選人方式
    (三)建立清晰角色結構
    (四)構建熟人治村模式
  二  村民理事會的微組織制度建設
    (一)村民理事有章可依
    (二)議事規(guī)則相對明確
    (三)財務制度基本構建
    (四)村務監(jiān)督有規(guī)可循
  三  村民理事會的微組織運作管理
    (一)組織動員群眾
    (二)籌集管理資金
    (三)推動項目實施
    (四)從事公益服務
    (五)調解矛盾糾紛
  四  村民理事會的微組織功能發(fā)揮
    (一)組織載體相對適宜
    (二)自主治理充分體現(xiàn)
    (三)組織溝通比較順暢
    (四)治理成效相對突出
第六章  村民理事會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的主要障礙
  一  微組織結構組成的缺失
    (一)年齡結構偏向老化
    (二)產生程序不夠規(guī)范
    (三)家族宗族勢力侵擾
    (四)組織關系不夠明確
  二  微組織制度建設的失范
    (一)章程總體不夠完整
    (二)議事制度不夠規(guī)范
    (三)財務制度不夠健全
    (四)監(jiān)督制度不夠完善
  三  微組織運作管理的困境
    (一)群眾組織動員不易
    (二)資金籌集管理困難
    (三)項目推進仍存掣肘
    (四)公益任務負擔過重
    (五)矛盾調處化解乏力
  四  微組織功能發(fā)揮的不佳
    (一)微組織自治性不足
    (二)政府有效引導缺乏
    (三)激勵機制不夠健全
    (四)協(xié)同治理能力不強
第七章  村民理事會組織變革與治理創(chuàng)新的完善策略
  一  優(yōu)化微組織結構組成
    (一)優(yōu)化組成人員結構
    (二)完善選舉產生機制
    (三)防范不法勢力侵入
    (四)理順組織關系網絡
  二  加強微組織制度建設
    (一)完善組織制度文本
    (二)規(guī)范協(xié)商議事流程
    (三)健全民主決策制度
    (四)強化內外監(jiān)督機制
  三  強化微組織運作管理
    (一)創(chuàng)新群眾動員方式
    (二)規(guī)范資金籌集管理
    (三)協(xié)力推進項目實施
    (四)合理設置公益任務
    (五)增強矛盾化解能力
  四  促進微組織功能發(fā)揮
    (一)推動組織賦權增能
    (二)加大引導扶持力度
    (三)健全正向激勵機制
    (四)完善協(xié)同治理機制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村民理事會訪談提綱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