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解讀 / 1
01 如何理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性質? / 2
第二部分 “課程理念”解讀 / 8
02 初中物理課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 9
03 物理教學如何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 15
第三部分 “課程目標”解讀 / 21
04 如何理解物理課程的目標體系? / 22
05 如何理解“物理觀念”素養(yǎng)的內涵? / 26
06 如何理解“科學思維”素養(yǎng)的內涵? / 31
07 如何理解“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內涵? / 39
08 如何理解“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素養(yǎng)的內涵? / 43
09 如何理解物理科學方法的內涵和培養(yǎng)策略? / 49
10 如何理解實驗技能目標的內涵和培養(yǎng)策略? / 54
11 信息加工學派關于能力的知識本質觀對教學有什么啟示? / 58
第四部分 “課程內容”解讀 / 64
12 如何實施 “物質”主題的教學? / 65
13 如何實施“運動和相互作用”主題的教學? / 72
14 如何實施“能量”主題的教學? / 80
15 如何實施“實驗探究”主題的教學? / 87
16 如何實施“跨學科實踐”主題的教學? / 93
第五部分 “學業(yè)質量”解讀 / 102
17 如何理解課標界定的初中物理學業(yè)質量? / 103
18 如何理解科學思維方面的學業(yè)質量要求? / 107
19 如何理解科學探究方面的學業(yè)質量要求? / 111
20 如何理解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方面的學業(yè)質量要求? / 116
第六部分 “課程實施”解讀 / 122
教學建議 / 123
21 如何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設計教學目標? / 123
22 如何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 128
23 物理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與使用物理情境? / 134
24 如何改進物理習題教學 / 140
25 如何通過項目式學習促進物理教學中的“做中學”“用中學”? / 145
26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有效融合? / 151
27 如何加強實驗教學? / 156
28 如何有效實施跨學科實踐教學? / 163
29 如何理解和實施STSE教育? / 169
30 如何理解和實施科學本質觀教育? / 175
31 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 180
32 如何有效實施科學探究教學? / 186
評價建議 / 193
33 如何理解和實施過程性評價? / 193
34 如何有效編制物理試卷? / 198
教材編寫建議 / 208
35 如何基于“教材編寫建議”理解教材特點? / 208
36 教師如何分析教材? / 215
37 教師如何用好教材? / 222
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 229
38 如何理解課程資源的含義與功能? / 229
39 如何理解和有效使用社會教育資源? / 234
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 / 239
40 如何把教學研究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結合起來? / 239
后 記 /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