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為有清一代少有的經史、考證、詩詞、古文兼擅的博雅學者,被張之洞推為清代“博雅”。張宗楠說:“自宋迄今,詩文大家,代不乏人。求其無體不工,如吾郡朱太史竹垞,可稱卓絕。”對于“清朝三百年之冠”這頂文壇桂冠來說,朱彝尊是當之無愧的。不過,僅此而言,還不能概括他的文化貢獻。其實,他以等身的著作在許多文化領地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豐碑。查慎行《曝書亭序》稱朱彝尊:“天資明睿,器識爽朗,于書無所不窺,于義無所不析。蓋嘗錯綜人物而比量之,其博物如張茂先,多識如虞秘監(jiān),淹通經術如陸德明、顏師古,熟精史乘如劉知幾、劉原父兄弟,貫穿今古,明體而達用,如馬鄱陽、鄭浹漈、王浚儀,而乃濟以班、馬之才,運以歐、曾之法,故其為文取材富而用物宏,論議醇而考證確。”陳衍《題竹垞圖》評朱彝尊說:“勝朝數(shù)學人,終首朱錫鬯。經史既淹通,詩文復跌宕。”陳氏認為,清代諸學者和文人在并兼諸家之長方面,都不及朱彝尊,“所以小長蘆,一代絕輩行”。《朱彝尊全集》為朱彝尊著作次全面點校整理,全集包含《經義考》三百卷、《日下舊聞》四十二卷、《靜志居詩話》二十四卷、《曝書亭集》八十卷、《曝書亭集外稿》、《曝書亭集外詩文補輯》與《曝書亭集外詩文續(xù)補》和《附錄》,收入朱彝尊完整存世著作。由沈松勤教授主編,樓培教授、陶然教授、王利民教授等點校整理。列入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guī)劃(增補)項目,得到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同時,本書也是浙江文獻集成迄今為止規(guī)模的個人專集,前后歷經十余年的纂輯與編校,終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