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夷考》明代游樸撰,三卷,明萬歷二十年刻本?!吨T夷考》是游樸現(xiàn)今存世的地理專著,被收入清朝續(xù)修《四庫全書.地理類》。書中記載了東南海上和西南邊疆的地理山川、風土人情、經濟文化等情況,是當時世界上介紹東南亞等地區(qū)海上國家多的一部綜合性地理書籍,對研究中國對外關系史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栋僖膫鳌?,是明代李思聰撰,一卷,明萬歷三十八年趙琦美抄本。《百夷傳》記載孟卯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地理類專著。公元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李思聰、錢古訓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緬甸國和麓川一帶,調解麓川少數(shù)民族部落(百夷)與緬甸國的沖突。歸朝后,寫成《百夷傳》一書,內含:百夷的地理方位、山川地勢、驛舍村寨、民族與人種、飲食與婚嫁風俗、禮節(jié)宴樂、宗教祭祀、物產服飾等,是重要而可信的少數(shù)民族史書。對于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九夷古事》明代趙釴撰,不分卷,明抄本。此書是明代趙釴巡撫貴州時耳聞目睹苗族情況的忠實記錄,是經過實地考察而成,此書雖卷帙無多,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首先,此書很少為人知見,三百年來亦未刊刻,僅留存于有名的祁氏“淡生堂”鈔本中,而此鈔本亦不易得披覽,故更彌足珍視。其次,此書是作者的調查實錄,書中所記都有趙錢巡撫貴州時耳聞目睹苗族情況的忠實記錄,可視為研究明代貴州苗族的手資料。此書在記錄苗族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時,注意到聯(lián)系中原古事加以論列,有力證實自古以來,苗族人民就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在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情操上,與中原是水乳交融的,在建設古代文明中,曾作出過一定的貢獻。此書對于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