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甲骨斷損嚴重,許多甲骨文無法通讀,甲骨殘文的整理與研究成為甲骨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書圍繞甲骨殘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確定殘文的相關概念,闡明殘文整理與研究的作用,把殘字進行分類整理,對《字編》等工具書殘字進行校補,梳理殘辭類型,據(jù)殘文進行綴合。全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章緒論包括三項內容:明確殘文概念,進行解題;梳理研究歷程;闡明研究意義。第二章甲骨殘字,主要討論甲骨殘斷字、缺刻字的整理與研究,對殘字進行校訂與補正等。主要運用比較和對照的方法,研究內容有以下三點。一是把殘字與完整字進行比較對照,從而確定殘字的完整字形;二是把殘辭與相對完整的同文刻辭、同類刻辭進行比較對照,從而補出缺刻字;三是把不清晰的拓片與清晰的拓片、摹本或照片對照,從而補出殘字。第三章,對甲骨殘辭進行整理與研究。我們展開研究的具體理論依據(jù)是同文例、甲骨文例特征、甲骨形態(tài)學等。第四章,運用殘文進行綴合。殘文的整理研究與綴合關系密切,依據(jù)殘文為綴合提供線索,綴合后又可補足殘文。本章列舉殘文與綴合相輔相成的例子,其中包括本人綴合成果二十三則。筆者藉助殘字綴合《合集》3410與1105,復原一條完整卜辭,為殷人重視白馬這一觀點補充一條有力的證據(jù)。這則重要綴合糾正了學者對“白羌”的誤讀,“白羌”實為“白癸”。并且通過卜辭內容,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殷人的育馬技術已經比較成熟。